第571章 架橋(第3/4頁)

其實原理很簡單,這個東西就是船用葫蘆,以大樹作撐點,這一帶基本上都是山陵地帶,有的大樹都有幾人合圍的粗度,足以支撐起木橋的重量,然後把木橋吊起來,扶正位置放下去就行了。而且這一帶河面不是很寬闊,只是水流很急罷了。但石堅也不是從河裏泅渡過去,那怕水流得象虎跳峽一樣,又有什麽關系。

碰!

橋放了下去,架在滹沱河上,也將宋遼兩個國家再次聯系起來。

當然,契丹人不會讓石堅就這樣將木橋架起來,以後要來就來,要去就去。其實這種局面也挺窩囊的,以前宋遼兩國之間,遼國是主攻的一方,不斷地挑釁宋朝士兵,或者有時候渡過邊境,到宋朝打草谷。但現在他們不但變成了防守,而且為了防止宋人的進攻,竟然自己拆橋。

可沒有想到石堅架橋這麽容易。

當然不會太難,這一段河面只有二十幾米寬,如果石堅告訴他們長江,甚至在大海裏都可以架橋,他們更不敢相信。那就掀吧,只要來上幾十個人將木橋移動起來,掀起滹沱河裏,看你架橋快,還是我們掀橋快。

可他們來到橋邊,再次傻眼了,石堅叫他的手下站在橋上。我就要橋上,不過去,現在滹沱河兩國共同擁有,當然現在兩個國家也沒有本事將邊境劃分得如果細致。這讓石堅鉆了一個空子。並且後面護衛們一起拿著那種步槍,瞄準了他們。

用意很明確,我現在人並不在你們契丹國境上,如果你將橋掀下去,我們就可以正當反擊。就開打了。

如果在以前,契丹士兵一定會說,我是掀我們國家領土上的木橋,誰叫你人站在橋上不離開的。但現在不行,明顯石堅來找岔的,而且人家處在強勢的地位。

就象石堅前世美國跑到南海去,用軍艦撞中國的船,不占理。可人家說這是公海,撞了活該,最多賠你一點錢,錢人家在乎麽?況且錢也是你中國貸款給他們的。或者一個人被人當著許多人面打腫了臉,打得就象小石打李淑一樣,然後陪一點醫藥費,甘心麽?

而且現在河對面契丹士兵也不多,只有幾百人。那麽長的邊境線,如何密密麻麻地布滿軍隊聯防,況且契丹本來就沒有宋朝正規士兵多。名義上,契丹擁有正規士兵五十萬,兵急時可以抽出一百萬大軍。但這些士兵大多數散在各個部族,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常駐兵力只有十幾萬。宋朝呢?八十萬禁兵,外加無數的廂兵、鄉兵、蕃兵。就是這樣,處在守勢還占了劣勢的地位。

或者就象踢足球一樣,防守固然是一種戰術,可得要反擊。就象現在的中國隊一樣,人家小日用了二流的隊員,可還是攻不破人家的球門,連點球都踢不進去。趕明兒大家一起都能加入國家隊,反正也是輸,也踢不進人家球門,要挑人作什麽?

一旦契丹開始退成防守的地步,那就是一場災難。

這個契丹指揮遲疑了,自己人數並不占多少優勢,武器不如人家,關健領首的宋朝人是石堅。多少人埋藏在他手上,自己是誰?恐怕連宋朝的探子都不會注意自己。然後就在他汗水一個勁地往下落時,第二個木橋再次依著第一個木橋架了上去。

站在橋上的幾個士兵開始用繩子將這兩個木橋綁在一起。

這個契丹小指揮一看這樣不行啊,立即派人稟報易州契丹官員。你們也得出面吧,讓我對付石堅,我算老幾啊。

天漸漸黑了下去,十幾座簡易木橋聯在一起,現在這不是簡易木橋了。都有了十幾米寬。現在不要說他們也沒有本事將這個木橋掀到河下面,這樣的寬度,就是石堅造得出來汽車,只要木橋承受住這個重量,也可以在上面並排來回開了。

但這個小指揮心也安了下來,因為高陽軍的幾個指揮也趕來了。可是他們也不知道怎麽辦,特別有許多人還參加了圍捕石堅之戰,結果在燕山南麓,要麽被人家殺死了,要麽凍成冰人,被人家活捉了。現在確信是石堅親自前來,一個個都沉默起來。再次派出人去,向飛狐關與幽州,也就是現在讓契丹改成的那個析津府告急。

不過易州知州蕭麻奴,都有些意動。因為石堅這一次前來真定府他也知道內情。石堅在真定府停留的時間不長,不可能將軍權全部抓在手中。況且這些軍中的指揮有的還是親太後派,有的在看風使舵。很可能他只帶來的是手下幾百名護衛,現在不是看到全是黃頭毛的喀拉汗人在來回晃動嘛。

現在就要抓住這個機會,借掀橋的機會,挑起戰鬥。如果石堅反擊,殺過橋去,將石堅在此格殺。

他前面將話說出口,後面幾個武將一起摞蹄子,你要進攻你進攻,我們不幹了,有功勞我們也不想與你爭,但有過錯,別往我們身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