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十面埋伏(第2/3頁)

但這只是蕭韓家奴一廂情願的想法。就是他帶了攻城器械,也來不及攻城。耶律洪古清晰地看到宋朝,那本來似乎毫無防備的北大營的士兵,已經在後面整齊地聚成一個包圍圈。這時候留在城外的和僥幸逃出城的,契丹士兵也不過兩三萬人。就是他們是騎兵,也不是宋朝士兵的對手。

而且耶律洪古還看到這些宋兵推出一排排運輸的馬車,將它們紮在一起,成了一個活動的柵欄,來擋住契丹人的鐵騎沖擊。在這道車陣後面,無數穿戴整齊的宋朝士兵還舉著弓弩,另外還有少數人舉著那種棍子。耶律洪古知道它也叫槍,可它比鐵制的長槍威力大得多。

可是蕭韓家奴現在只是一心想著,怎樣把他們救出來,根本沒有注意到身後。等到他在人群中終於找出耶律洪古時,看到耶律洪古的手勢,他的臉色才大變。然後外面的車陣已經再次形成了一個包圍。

現在真的有可能全軍覆沒了。

到了這種地步,耶律洪古也急切起來,他說道:“我們向外沖啊!”

聽到這話,在這個大甕裏的契丹人立即不要命地向外沖。因為這時候這石頭墻還有空档,雖然天上不斷地下著石頭雨,可生死的機會還各占著一半。

然而看到他們的變化,石堅的樂曲聲再變。這次是《走隊》,樂曲聲雄壯勇武矯健。

當然趙蓉或者李織不在此地,否則一定說,石堅這樂曲彈得並不好。事實石堅到現在對古琴演奏的技藝拿捏得不是很精確,他只是彈出那個味兒。

可現在耶律洪古還有心思聽他樂曲彈得好不好麽?

隨著這曲聲,石頭雨也在變化。這一次落下的石頭雨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還在加高石頭墻。一部分卻落在石頭墻前。但這石頭可不僅是砸死人這麽簡單,隨著石頭的落下,砸人或者砸馬只是第一部分的打擊。第二部分的打擊還要厲害。這些石頭落在地下後,不一會兒,發出一聲聲巨響,然後巨大的沖力將湧向缺口處,那些擁擠的契丹士兵炸得血肉橫飛。

到了這時候,石堅的《十面埋伏》才從第一部分進入到第二部分。

《埋伏》一章響起,樂曲聲音氣象寧靜而又緊張。可聽到耶律洪古的耳朵裏,他的頭皮都麻了。因為這一章節結束,馬上就到了《十面埋伏》古曲中最高潮:《雞鳴山小戰》、《九裏山大戰》。到了這兩章時,才是宋軍對自己大軍發起進攻的時候。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裏。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靳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這是範仲淹來到延州後寫的大詞,現在也被宋朝廣為傳誦,被認為是現在唯一能和石堅那些大詞作能比擬的詞作。

同樣是月夜明亮。但是黃河的水汽奔騰,霧氣裊裊,嶂氣叢生。

耶律黑達帶著一萬契丹士兵押著糧草,他們也進入了北河套。但因為與南河套的宋朝新砦望遠砦相隔不遠,耶律黑達小心謹慎起來。他派了士兵加強了巡邏。可是這一帶山區多,夜晚的水汽遇到了大山白天的溫度,在這裏,除了冬天外,一到夜晚,霧氣就特別大。這也使得警戒變得困難起來。

可他怕什麽來什麽。在黃河上,有一隊精通水性的士兵,不怕現在的天氣寒冷,他們泅水而渡,遊過這段狹窄的水道。用繩索將鐵鏈拉了過去。只是一會功夫,一道簡易的浮橋就搭了起來。

領首的是一員青年將領,他正是楊文廣的老表折繼閔。看到浮橋搭好,他一揮手,五千宋朝騎兵渡過浮橋。然後象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滾滾地奔向耶律黑達的營地。

他們和耶律洪古一樣,用棉布將戰馬的馬蹄包住。因此,當他們來到了耶律黑達的營地附近,才讓哨兵發現。警戒聲起,可是太晚了。

五千騎兵就象一個個死神一樣,撲了過去。

陰山尾端一座大山的山頂上,有兩個人用望遠鏡看著不遠處,棲息的契丹大營。

這六萬契丹大軍在耶律和尚的率領下。因為但心耶律洪古他的安危,趕路也趕得急。而且因為這裏離宋朝那幾座新砦遠,並且遊騎在白天也在這一帶搜查過。所以他們比耶律黑達還不如。直接全營休息,現在除了少數幾個哨兵站在門口放哨外,其余全部進入了夢鄉。他們太疲憊了。

這幾萬大軍除了少數騎兵外,可都是步兵,是靠自己的雙腿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

然而耶律洪古知道自己走陰山的背後越過騰格裏沙漠,可沒有想到過石堅也這樣做了。就在耶律洪古帶著主力進入陰山的北面行軍時,三萬宋軍從新城出發,也從騰格裏沙漠出發,進入了陰山埋伏了下來。如果耶律洪古速度夠快的話,他還能在騰格裏沙漠遇到這一隊宋兵。那麽他就可以利用優勢兵力殲滅這支宋軍,還有可能不會主動進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