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跟我走吧(第2/3頁)

這吸引了宋朝百姓所有人的眼光,朝廷將要收復幽雲了。提起幽雲,這是宋朝人心中永遠一個痛,現在國家富強了,又有了新武器,還出現了許多有本事的武將。是該收回幽雲的時候了。

可是沒有了那個少年,朝廷能成功嗎?老百姓再一次地將目光轉向了那個少年。可是那個少年就象是從人間蒸發,不見影蹤。但調動歸調動,劉娥還不至於頭腦一發熱,馬上攻打遼國,她在等元昊動手。

她甚至想,朝廷弄出這麽大動靜,那個少年應當上份奏折吧。可是依然沒有消息。不對,消息是有了,可十分地不好。

和州傳來,石堅造出一種新式筆,叫鋼筆。這種筆有點象那種鵝毛筆,但不象鵝毛筆那樣有時會滴墨在紙上,還能反復使用。這種筆的筆尖更細,這樣會使書寫時節約更多的紙張。同時附帶著一份印刷的鋼筆字貼,上面教人們怎樣用這種筆書寫。

這種鋼筆一問世,就被搶之一空。一是人們對它好奇,二是它售價不高,最主要還有一份石堅寫的字貼。按照現代的說法,這是一份很有收藏價值的商品。

但石家還沒有消息,繼鋼筆出現後。又生產出一種新奇的東西,方便面。其實石堅早就想生產這種沒有營養價值的東西,可缺少辣椒,還有調料包。後來因為海客的引進,辣椒也開始出現在宋朝,他又用紙包代替了塑料包,使這種生產成為可能。雖然前世痛恨這種東西,甚至某段時間,他都吃厭了。但這種食品確實有時候給人們帶來方便和時間。

對於石堅能想出新產品,而且還能用它來賺很多錢,劉娥是知道的。可這次不一樣了。原前石堅每造出一樣東西,都要將它的利潤交給朝廷。但現在過了一個多月,也沒有看到石家動靜。敢情現在石家財源滾滾,那個紅鳶小丫頭每天數錢都數到手軟,可朝廷沒有看到一分錢。

於是她暗中在向和州知州批折裏提到此事。這個知州也不是傻子,立即到石家探測口風。這才知道這些方子全是石堅派護院送來的,至於石堅在哪裏,連丁圃也不知道。

不過看到這個知州不斷地追問,丁圃警惕地說:“幹嘛,我可告訴你,我們家少爺現在不做官了,想做一個小財主不行嗎?朝廷可不要與民爭利。我們家少爺已經為朝廷爭了不少錢了,難道朝廷還嫌不夠?連我家少爺準備養老的錢也想搶去?”

劉娥一聽傻了。養老?石堅現在要養老,劉娥差點氣得想笑。可這樣一來,石堅真的想做一個富家翁?

現在她也發現每當有事時,首先就是想起這個少年,這個少年也不計委屈,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且往往是一針見血。這段時間,離開了石堅,她也想借這個機會,消除石堅的影響。對於一個朝廷來說,過多留下一個臣子的痕跡,可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她卻發覺是多麽艱難。

現在朝廷又開始為是不是出兵遼國爭吵了。有人說借此機會將進貢給遼國的款子壓回來就算了,萬一有閃失,那個後果誰也付不起。還有人說元昊不可信,現在把許多英勇善戰的將士抽出西北來,正中了元昊的詭計,這一派是堅決的石派。還有的說,元昊無非是想開疆辟土,向宋朝進攻也是這個目的,向遼國進攻也是這個目的,同樣夾山一帶有許多盆地平原,也十分富饒。他何必非要招惹宋朝。不一而定。吵得劉娥都不知道聽誰的好。

果然面對如此重壓之下,遼國也派使者向宋朝責問。由於朝議未定,劉娥也只是搪塞,這是宋朝軍隊換防,請遼國不要誤會。總之,現在大勝之下,她反而很亂了。

其實也難怪,現在的劉娥比歷史上的劉娥還要差。畢竟以前有石堅管事。看似石堅並沒有參與多少,可石堅憑借著他強大的歷史知識,一次次地指出了正確的方向。有了這個方向,所有事務處理起來,也就簡單了。這一點就如同一個陌生人遇到繁雜的岔路口,但只要當人指正一下,行程就變得簡單,可沒有人指正,任誰也頭痛,不能每條道路都嘗試一下吧。而且讓石堅這麽一弄,劉娥還缺少了自己判斷能力的磨練。

石堅要是知道這結果,也不知是什麽想法。

五月末,梅州。

梅州,南漢時稱敬州(宋史稱恭州,暈,不想考證了),宋初開寶年間改。那時候的兩廣與現在的兩廣不一樣,因為天氣熱,所以居民少,象梅州面積比和州還在大,可人口卻只有它的三分之一。這還算好的,有的州,如封州連和州的十分之一人口也沒有。當時整個兩廣路加起來也不過五十來萬戶,而一個開封府就有它的一半多。

不過小皇帝心也不壞,將李衡調到梅州。梅州還不算太南,它挨著江西、浙江,而且還因著靠著海,所以還有一點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