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鬥法(上)(第2/2頁)

不過按照規矩石堅還是要向靜王妃請安的。這個靜王妃並不是趙蓉親生母親,而是元儼後來娶的,今年歲數不大,才三十來歲。石堅側面淡淡注視了一眼,看到這個靜王妃長得十分地端莊文靜。因為靜王妃歲數太年輕了,為了避嫌,兩個人不好說太多的話,只是交談了幾句,石堅就告辭了。

船很快就開了。為了加快速度,劉娥還調來了一艘蒸汽船。盡管是溯流而上,一是船速快,二是本來西京就離開封不遠,只是一天多點時間,就來到了西京。

西京,也就是今天的洛陽,先後有帝嚳、夏、商、西周、東周、戰國韓、秦末河南王、西漢、更始、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李魏、鄭、唐、武周、燕、後梁、後唐、後晉、中華民國等二十三個政權,同時加上新莽、後趙、東魏、北周、後漢、後周、北宋、金等八個陪都政權,因此共有三十一個政權。所以,無論從建都的朝代,或者是從政權的數量,洛陽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

它的地理條件也十分優越,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布,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余條河流蜿蜒其間,有“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由於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嶽;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所以“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所以當初趙匡胤想把帝都遷移過來,也就是這個原因。

不過現在它雖然只是一個陪都,但也是宋朝第二大城市,當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城市,至少它一百多萬人口,現在歐洲的羅馬拍馬也趕不上。

船靠了碼頭,碼頭上也站著前來迎接靜王妃的人,其中還有幾個拍馬屁的官員也趕過來湊熱鬧。石堅夾在元儼的下人中,還故意將頭發弄亂,遮著半個臉,前來迎接的人有不少,就硬是沒有一個認出這中間還有一個名滿天下的少年。

就是到了靜王妃家中,石堅也囑咐靜王妃不要將他身份泄露。靜王妃也知道事關重大,否則劉太後不會讓她特地回家省親,來掩護這個少年,其實朝中的事她也隱隱有所耳聞,這些人是在想造反呐。她連自己的父母也沒有向石堅介紹。靜王妃的父母拉著趙蓉問長問短。至於石堅現在是一個下人,卻沒有一個人管。到了晚上,石堅才叫帝風月持著印信,叫洛陽太守劉燁過來商議。

這個劉燁就是歷史上幫丁謂傳過那封信的劉燁。對於這個人石堅並不了解,但是他知道這個人不是一個直臣,也不是一個奸臣,大概是那種明哲保身,兩不相幫的中間派。

劉燁見到印信後,勿勿地趕來。現在石堅不但是宣撫使,本身他也是紅極一時,這些官員雖在地方上,可對朝廷的舉動也很清楚。劉燁知道這個少年比丁大人還要得太後的恩寵,同時他和小皇帝關系更好,也就是他未來前途無量。況且他現在本身官位就是比自己高一大截。

他見到石堅後連忙行禮,石堅也還了一禮,隨即將來意說出。

劉燁一聽,知道事情嚴重性。他露出一副慎重的樣子,說道:“正好,那個妖道也是早上回來的,可他剛從京城一回來,就不安分,又在舉行一場法會,可惜下官瞧不出奧秘,只好讓他盅惑普通民眾。不知石大人可有辦法破解。”

石堅心想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他問道:“什麽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