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之前

京師城內此時是如火如荼的局面,倒不是為了備戰抓丁攤派,而是朝中的大臣們掀起了一場清算的運動,要追究如今頹敗局勢的責任人,矛頭直指城內的太監們,奸黨的名稱扣在閹黨身上最為簡單不過。

可憐這些太監,嘉靖十年之後,根本就沒有什麽有權的時候,那裏作過奸邪之事,可這些罪名通通的落在了他們身上。

實話說,這些年作為中樞運轉的明廷太監們,所做的都還是中規中矩的,他們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行政人員,做政務工作,是專業做專業,最起碼不會有什麽錯誤,反倒是很多文官,科舉走上來的。

只知道讀書不知道實務,做事往往都是依賴師爺小吏,可是這世界的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裏,誰就掌握了真理。

嘉靖皇帝心裏面還是知道怎麽回事的,但目前的這個局面,他必須要順從文官一些,江南的形勢盡管斷絕了消息,顯然已經是崩壞了,灤州周林殉國,十幾萬明軍潰散,早就是讓京師震動惶恐。

也就是皇帝和西黨的眾臣對於新訓練的威武大營的軍隊,有一種盲目的迷信和相信,認為這支軍隊已經是天下強軍,精銳程度天下少見,而且足餉發放,裝備精良,這樣的軍隊不會有什麽敵手。

現在的京師中樞已經是不管不顧了,陜西和山西的邊軍絲毫不留防禦的力量,大批的調撥到京師這邊來。

朝中百官慷慨激昂,六部郎官堂官撰文若幹,一來是申斥宦官誤國,二來是說華州妖魔必將天怒人怨,三來是自己願意為國捐軀,要上前線去督軍參戰。

對於大明中樞的大部分大臣和官員來說,華州,這個莫名其妙出來的政權體系,就好像是在石頭裏面蹦出來一樣,不合常理,便便又是異乎尋常的強大,這不是妖魔又是什麽,既然是妖魔,那就必然天誅地滅。

宦官誤國,嘉靖皇帝也是同意這個態度,鄧化率領的禦馬監大營在城內四處出擊,到處的抄拿宦官產業,抄沒的錢財都是被作為軍資押送前線,不過這個措施也就是文官們拍手成快。

這些年工商興盛,宦官們在京師城內開設了許多商鋪工場,很多京師城內的平民都是靠在裏面做工為生,雖然因為城外的戰亂,這些產業本就是開工不足,可是這一抄拿,平民百姓們卻覺得自己今後的生路就這麽斷了,人人怨憤,可是也不敢說些什麽,因為京師的錦衣衛,東廠,刑部,順天府各個衙門都是全城戒嚴,誰要是對朝政有非議,或者是妄議戰事,立刻就是被捉拿下獄,或者作為炮灰送到前線去。

江南戰事一起,北方所依賴的漕運供應時斷時續,到了十一月下旬差不多完全的斷絕,陸炳的大軍供應讓戶部的那些官員傷透了腦筋,但是完全不遮蔽自己行動的華州軍馬還是在不斷的增加。

陸炳在京師和薊縣一帶構築了防線,和他對峙的華州軍馬也不著急發動攻擊,就是在聚集和調動。陸炳也曾想著主動出擊,但是每次的出動都在華州軍面前碰的頭破血流,後來也是不敢動彈。

只是希望山西和陜西的邊軍過來,增強自己的力量,最起碼要等到占優勢,或者說自以為占優勢的局面的時候,才開始決戰。

華州軍的後勤系統在理論上還是很出色的,不過卻也受限於這個時代的運輸條件,所以華州用了個笨方法,劉十三率領的大軍一路擊破灤州,掃清了山海關和灤州前後的明軍殘余部隊。

然後通過海運,陸運各種方式,在渤海還沒有封凍之前把關外各個農墾區和牧區這麽多年積攢下來的糧食和牲畜集中到關內去,以灤州為中心,已經是變成一個大的倉庫群,巨量後勤物資都是存放在這裏。

江峰身為中軍主帥,做的卻是司粟校尉的活計,也就是後勤總管的工作,他率領的大軍到達灤州之後,直到這裏的所有完備,這才繼續的南進。

這也是為什麽華州軍雖然是一直在勝利,可是卻沒有什麽推進速度的原因,士兵們要吃飯的,戰馬要吃草的,軍隊不是機器,後世有軍事家說,打仗靠的是後勤,到明朝也可以說,打仗依靠的是糧草。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後勤供應,所以劉十三的部隊才毫無後顧之憂的在戰鬥,即便是這樣。這支軍隊的推進速度也稱不上迅速。

歷史上有些近乎奇跡的軍隊存在,什麽日行百裏,神速行進,橫掃大江南北,但是這些軍隊的給養都是依靠在本地的搶掠來維持,固然是行進速度快了,可是所過之處,卻一片焦土。

華州軍入關,都是漢家天下,本族相爭,如果說下手太狠,不留余地,恐怕將來的統治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所以司馬從事和親兵營也算是絞盡腦汁,要削弱大明的統治,卻不能讓地方上太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