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未戰先亂

現在長江從入海口到南京一段,還是可以行駛五千噸甚至是更大噸位的船只,放到嘉靖年間,那時候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船只不過是一千五百噸左右的左右,逆流而上當然沒有什麽問題。

華州的艦隊最大噸位不過是一千二百噸左右,這種大艦,都是在守備華州本島和夷州,來到長江之上的有十艘六百噸,和三十艘三百噸的戰艦。

可是南直隸的船廠在海禁的時候都已經被焚燒殆盡,大船已經是多年未見,而且從嘉靖五年就開始的掩耳盜鈴一般的海禁,明明海上到處都是海商和倭寇們的私船,但是大明上下一副海上無有寸板的模樣。

水師請求兵部要求修築海防,整修戰船,但是兵部說的明白,現在海上無有船只,都以被禁止,海防和戰艦有什麽用。

一邊這麽做,朝中官員的家屬在海上大做生意,凡是有頭有臉的官員,家中和海上都是有這樣那樣的關系,人人接著海禁的機會偷稅漏稅大發其財,和海禁的朝廷逐漸有矛盾,和控制海上商路的華州關系越來越密切。

然後事情就簡單了許多,華州艦隊在長江口出現的時候,沒有看到明朝的水師和岸防,岸上駐防的明軍在那裏大聲的吆喝,卻沒有什麽辦法,岸上的南直隸幾衛人馬實在是無奈,只能是在岸邊架上火炮準備轟擊。或者是用小船裝上柴草,點燃之後,放入江水之中,已希望阻礙華州艦隊。

明軍所做的努力,在華州的艦隊打開兩側的炮門之後,一切都是煙消雲散,岸上的火炮和工事,凡是在火炮射程之內的都是被一掃而空,那些著火的小船的在湍急的江水之中根本無法控制方向。

南京許多人已經是很久沒有看到這樣大的船了,上城墻來觀察敵情的南京兵部侍郎的呆呆的看著江面上的大船,渾身上下提不起一點的力氣,在城墻上的那些士兵和軍官的狀態也好不到哪裏去,都是僵硬的站在城墻上。

南京城是大明朝廷統治江南的中樞,一切規格都是按照京師來建造,或者用更準確的描述來說,京師的樣本實際上就是南京,畢竟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成祖朱棣靖難之後才遷都京師。

時間又先後,京師照著南京城來建造,這裏是大明的經濟中心,大明對江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核心。

南京城內外也可以調集起十萬左右的兵馬,也都是天下間數得著的強兵,當然這個強兵也僅僅是相對於大明的兵馬而言。

四十艘船,也就是八千人左右的規模,按理說南京城內還有可以抵抗的余地,南直隸還可以從山東,河南,江西和浙江調動兵馬勤王。

此時的南京城能夠調動的兵馬不到兩萬,即便是調動周圍的勤王兵馬,也就是能調動三萬左右的兵馬,可惜能調動的也都是些老弱殘兵,平日裏面都是用來種地的。因為江南軍隊的精華差不多都被在福建打散了。

船只停在長江之上,兩岸沒有什麽兵馬敢去撩撥對方的鋒芒,可這個船也不去進攻南京城,就在那裏等著。

南京城中六部官員,守備衙門還有鎮守太監在那裏著急的好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卻拿不出什麽規程,派出一批批的信使去往各地調兵,但是這個調動卻是病急亂投醫,北方大部分的兵馬都是被調往天津衛和薊縣一帶布防。

南方,南方的兵馬都在福建了,雲貴和廣東的兵馬一時半會根本過不來,其他的兵馬已經是沒有了。

福建大敗的消息並沒有那麽快的傳到南京城,因為台州和杭州一線的路程也已經是被封鎖了,一直是安心做買賣的六橫島雙嶼的海商們,突然作亂,率眾在寧波衛登陸,寧波衛的明軍兵馬甚至沒有抵抗,甚至還主動的提供方便。

浙江和福建的海商和大族,紛紛的起事,江南重商,這些年的商人們在地方上的勢力越來越龐大,從前都是說某士紳良田千頃,現在則是商鋪多少,雇傭多少人,從前以耕讀傳家的世家大族都是偷偷摸摸的做生意,生怕別人說他們不務正業,現在則是光明正大做起了買賣,大家都以為這就是正途。

商業積蓄財富的速度可不是農業能比,這些家族的勢力迅速的膨脹了起來,但是要做工商,在這個時代就無法避開華州的存在,生產出來東西,要想銷售出去,就必須要通過華州控制的海路,還有那些和華州有千絲萬縷關系的船主們。

華州沒有起事的時候,大家都是悶聲發財,華州起事,這些大族一個個都知道自己已經是和華州拴在一根繩子上了。

當三江商行和華州錢莊派出的夥計一個個的找上門去的時候,就算有僥幸心理的人也知道不能逃避了,本來這些人還都是害怕明軍的兵馬,華州軍自然不怕,但是這些民間的大族卻心存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