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各自舉動

“這天下的商人們,都是辛苦的經營,但是賺來的錢財卻自己花銷不得,全被官府搜刮一空,還要倒賠些銀兩,買賣棉花的身上穿著粗麻的衣服,買賣鹽貨的家裏吃不上帶鹹味的東西,在田間勞作的農民們,辛苦一年,卻無法養活一家老小,只能是過著好似牲畜的生活,還不能有怨言,要不然就會立刻的丟了腦袋。”

“國家稅賦黎民百姓不會拖欠,但為什麽卻有稅監來盤剝,內閣諸臣忠心國家,為什麽卻貿然將他們下獄治罪。”

“華州軍民皆是不堪貪官汙吏壓榨,不得已背井離鄉,流落海外,然看我華夏兄弟姊妹仍在水深火熱之中,隔海相望,心中痛甚,今我華王起正義之兵,伐有罪之明……”

——古籍文獻出版社《歷史文獻普及》185907期

李孤峰臉色鐵青的看完了檄文,相對與八千兵馬的潰敗,這檄文給他的震撼更大,對方明明白白的就是說要入關爭奪天下了,遼鎮總兵這個位置也算是明朝武官系統的最頂端之一,見多識廣,他心裏面也很納悶,而今的天下局面雖然是有些讓人看不透,可全然不是要傾覆毀滅的樣子。

不管是那個朝代立國定鼎,都是趁著前朝遭遇大災,國內混亂不堪,農民揭竿而起,野心家也是紛紛行動,外族看著中原虛弱,趁虛而入,種種的原因,造成國家無法支撐,天下大戰之後重新建立新的國家朝代。

華夏自從商周以來,幾乎都是這個套路,朝代興起,興盛,守成,衰敗,安穩幾十年幾百年,然後大亂一次,大殺一次,重新的穩定下來。

但是此時的大明,雖然說朝中兩黨攻伐不休,皇帝發動了幾次政變,但是下面真正的情況看起來比正德年間差不到什麽地方去,而且很多方面還要好些,最起碼錢財充盈,士紳富庶這一點,怕是歷代第一。

而且所謂的兵制敗壞,民生疾苦,哪年哪月不是如此,也沒有見到有什麽大亂,偶爾有白蓮教,馬戶礦工之類的聚眾謀事,也都是被朝廷的兵馬鎮壓了下去,而且韃虜在草原上消失的無影無蹤。

聽說沿海也不過是有些海賊在那裏鬧騰,現在也是悄無聲息,看起來都是一片大好的模樣,其實嘉靖年間已經算是不錯了,土木堡之變的時候,皇帝都被人劫走,天下還不是順順當當的傳承下來。

這些天遼鎮的探子四出,不過在鐵嶺衛開始聚集兵馬的華州北軍絲毫不在乎對方的查看,只要是別太肆無忌憚的偵查,他們一般是不管的,當然,華州特殊與大明的軍制和方法外人的驟然觀看也看不明白。

可這些情報,讓李孤峰知道,對方不是什麽由饑民和亂民組成的烏合之眾,而是一支正式的軍隊,或許是一個正式的國家。

現在的遼鎮中樞,一方面是派出六百裏加急朝著京師急送軍報,另一方面是在調集兵馬,此時的遼東遼北和草原接壤的地方,已經沒有什麽蒙古人威脅和壓力,而且華州當日為了保密和隱藏,草原凡是和大明長城防禦帶附近的區域,都是盡量避開,即便是要進軍攻擊,也有幾天的路程。

遼鎮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開始調集兵馬,準備先集結力量打垮鐵嶺衛的華州北軍,一舉平定。

李孤峰其實還是有些舉棋不定,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集結的兵馬到底能不能和對方決戰,華州北軍的勢力很是神秘,鐵嶺衛七千人的敗仗其實是吃了貪圖小利,被對方打了埋伏,方才派出去的兩衛兵馬也不是自家的強力軍兵,只不過是就近的調動,要阻礙一下對方南下的時間。

可是這個所謂華州的兵馬完全的不按規矩出牌,有道是兵貴神速,他們卻不慌不忙,有道是事不密則敗,可是他們對遼鎮的探子卻也沒有什麽防範,雖然說李孤峰通過情報知道了不少,可仔細一想,其實自己什麽也沒有知道,對方的戰鬥力如何,接下來有什麽動向,都是一無所知。

李孤峰目前已經從遼陽搬到了沈陽,在那裏開始調度兵馬,盡管對方的虛實不知道,但是自家的防禦功夫要做好。

兩衛的八千遼兵被對方殺的大敗,李孤峰雖然是心疼這份力量,可也是顧不得了,那兩衛的統兵遊擊,不知所蹤,有人說是死在亂軍之中,這都懶得關心了。誰想到接到戰報的幾天後,這遊擊居然又回來了。

兵敗已然是大罪,那遊擊也是知道這一點,當日被打的潰逃,也想著逃到關內亡命,可是想想在沈陽的家小,也下不了這樣的決心。

在路上呆了幾天,卻沒有想到華州北軍並沒有乘勝追擊,當日盡管被迅速的擊潰,可因為沒有追擊,所以死傷不大,這遊擊在路上耽擱了幾天之後,居然聚攏了八成的兵馬,這可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