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關外的南邊

遼鎮的鐵嶺衛原來是個窮苦地方,只有得罪了上官的人才是被發到這裏當兵,奴爾幹都司的女真人還有朵顏三衛的蒙古人雖然是在附近有集市貿易,不過這麽簡單的土特產和糧食鹽巴的貿易,根本沒有什麽油水,反倒是邊墻之外的那些蠻族遇到天災人禍活不下去的時候,還要進來搶掠。

相對這些蠻族,遼鎮明軍算得上是精銳之師,但是每次打垮了對方,女真人和蒙古人就是四散在關外的山林之中,風頭過後又是卷土重來,這麽沒完沒了的騷擾,頗為的讓人頭疼,而且鐵嶺算是遼鎮明軍駐紮的地方最北之地,天氣苦寒,戰鬥不斷,去了那裏,少活幾年幾十年不是假話。

不過嘉靖十年之後,出現了墾殖商團這個組織,組織了大量的關內農民和大批的外族努力,來到關外墾殖土地,開辟莊園。

原來在邊墻之外的女真人不是被抓做奴隸,就是被墾殖莊園的私兵們驅趕到更北的地方去和那裏的野女真和通古斯部落爭奪生存的空間,彼此廝殺死鬥。鐵嶺衛每年基本上沒有什麽戰鬥了,頓時是變得輕松不少。

而且京師商團動用在官場的關系,大批的招攬軍戶和士兵去關外墾殖,路過鐵嶺衛的時候,總是要給防守的邊塞的人幾分好處,所以鐵嶺衛的官兵上下,那時候,就開始撈取了不少額外的油水。

甚至有許多的兵丁自己就被莊園主招募,去做莊園裏面的護衛隊員和私兵,賺的錢,做的事情都是比在衛所當兵好多了,到了後來朵顏三衛的蒙古部落被江峰打垮,關外基本上沒有什麽能夠威脅莊園的勢力了。

關外的墾殖莊園的各項出產開始朝著關內大量的銷售,鐵嶺成了交通的要津,過往的商貨眾多,鐵嶺衛的官兵再不靈活,也知道開設關卡收稅收費,鐵嶺是必經之地,交些銀錢換取順暢的通過,商人們也都是願意。

鐵嶺衛的收上來的這些錢還不用上繳,除了官場上的常例分成需要給出一部分之外,其余的都是落在了將官和士兵的口袋裏面,三年之後,原本窮苦之極的鐵嶺衛,已經是遼鎮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了。

在這裏,衛所的指揮使三年之後已經是在遼陽置辦下了好大的一份產業,而且在沈陽,天津和保定一帶,還有自己的生意鋪子。其他的千戶百戶,一直是到總旗小旗這一級,最少的也是買下幾百畝地,雇傭上關內過來的農民耕種,也有人買了不少的朝鮮奴,自己在邊墻之內也有小小的農莊,士兵們雖然是太大的好處沒有撈到,但是一年之後,蓋個新房,買些好地還是輕松能夠做到的。

這等的好位置,開始幾年做的不聲不響,還沒有什麽人注意到,到了幾年後,遼鎮上下都是盯上了這塊肥肉,貨物一入邊墻,只要是鐵嶺衛放行,其他的衛所和鎮守實際上就是設卡也沒有太多的油水可以拿了,說白了還是鐵嶺衛最有油水,鐵嶺衛的指揮使在嘉靖十三年的時候就升遷到遼南某地去做了守備,下面的千戶百戶也都是各有升遷。只不過都不在鐵嶺衛了。

上面的指揮使又是安插了一批人進來,繼續撈錢,不過也最多在這個軍官位置上撈上一年,因為後面大批的人在那裏等著排隊,希望進入鐵嶺發財。

遼鎮有八萬到十萬的兵馬,而且因為邊境苦寒大小戰鬥不斷,所以戰鬥力堪稱是九邊之首,對於關外墾殖莊園的存在,他們也是心知肚明,並且加以提防,大明對於邊關以外的政策很像是把頭埋在沙子裏面的鴕鳥,除了已知的蒙古人和女真人之外,並不承認有其他能危害到大明的勢力。

也就是說在朝中大佬的意識裏面,遼鎮所要防禦的對手依舊是北面的蒙古人,防止他們從北面關外的方向入寇,還有女真人的小規模劫掠也是不得不防備,至於京師商團遺留下來的百萬流民,他們就當作不存在。

東黨的大佬們一直是在朝堂上采取這樣的態度,遼鎮總兵大將李孤峰幾次上表陳述,都是無果而終。

實際上遼鎮總兵大將李孤峰在關外流民這裏,撈錢撈的最多,在鐵嶺衛每收上來的十兩銀子裏面,就有三兩是歸他。靠著遼鎮的富饒土地和鐵嶺衛的這筆收入,李孤峰手下養了將近一萬的親兵家丁。

不過這等大將,考慮事情不光是賺錢這麽簡單,遼鎮自己也有細作探子,屢次的裝作流民或者小商人,進入邊墻之外偵查,不過深入關外三百裏,所有的莊園裏面,好像都是些本本分分耕種的農民,也看不到有什麽兵戈之事,再往裏面走,關外的墾植莊園之中的民團團練十分的兇狠。

只要不是關外之民,一般就是格殺勿論,而且各個墾植莊園之間也就是一條或者兩條道路,關外的土地廣大,有人聚居的提防也就是這些莊園,如果想要繼續深入不被人發現的話,聯補充給養也沒有辦法,總不能去那些莊園補充,自己把腦袋送到民團團練的刀口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