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侍郎的心思

六部的尚書侍郎們無疑是目前大明帝國官僚階層的最頂峰,在嘉靖皇帝還沒有發動清洗的時候,宦官和勛貴們把持這一切。

明朝的宦官實際上是類似於今天的秘書處,在大明的政局之中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屬於皇帝的輔助者,朱棣和他身後的皇帝不斷的提高宦官的權利,實際上也是為了平衡外朝六部內閣的權力。

朱元璋不願意武人權重,重視儒生文人,到了朱棣的時候,因為他自己就是武裝奪權,生怕別人也是有樣學樣,所以繼續加大文臣之權。

這樣的不斷加強,文臣已經是可以操持天下之事,為了避免這一點,宦官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重要,嘉靖皇帝在清洗的時候未必不知道這一點,可是當時外面的情況給他造成了一種假象,那就是他若不動手,自己就是危在旦夕。

偏偏動手之後,才發現事情如此的簡單容易,那些所謂控制朝政杜塞言路,陰謀篡權的勛貴,太監,武將們被輕而易舉的掃蕩一空,因為清洗牽涉的人太多,所以一時間在宮內司禮監還有其他監司衙門竟然是找不到替補的人選,但是國家大事還是要運轉下去,外朝的文臣們理所當然的填補了這些職缺,把這些已經落在太監手中一百多年的權利收到外朝手中,權放出去容易,收回來可就難了。

嘉靖皇帝有這樣一種感覺,他現在事事都知道,不過事事無他也可,內閣六部自己就可以獨自完成,很多時候,皇帝僅僅是簽署和批準的工具罷了。天下間沸沸揚揚的都是說當今皇帝如何的聖明,此時乃是堯舜之世,大明興盛遠遠的超過漢唐,當然,輿論都是操持在文人手中。

皇帝重用文人,那就是堯舜之君。此時的京師武力牢牢的掌握在嘉靖手中,不過誰都是可以判斷明白,第二次清洗發生的可能幾乎沒有,京師商團的被清洗,已經是觸動了整個的統治集團。

如果說把現在的這批當權人也都清除掉,那整個統治集團也就是毀滅掉了,整個大明就有傾覆的危險,沒有人覺得一個國家光靠著武人就可以昌盛不衰。

後來有人在史書中評價嘉靖時候的大臣們,說是“嘉靖年六部尚書之權重,直比漢之三公,天下之事,盡皆操控,君王虛置,以為聖明,或譽為君臣相得。”可也有這樣的說法“黃錦,陸炳比夏言,嚴嵩,不知誰為伊尹,誰為霍光”。

內閣的五位大學士都是各部的尚書,他們決斷天下朝政,六部的實際掌管者就成了左右侍郎。

戶部侍郎司馬泰就有這樣的感覺,在三年前,戶部若是有什麽行動,沒有和司禮監打好招呼那是必然不會成功的,而且就算是司禮監通過了,皇帝那裏還要作出最後的判斷,可到了今天,戶部的各種事情,只要是戶部尚書點頭就可以通行了,很多時候,他自己就可以做主。

這三年來,原本歸於內朝手中的稅監,礦監之類的職權都是慢慢的被戶部拿了回來,大明天下最有錢的這些人各個都要把戶部當成祖宗一樣供起來,大通錢莊在幾年前的時候,仗著自己是魏國公的產業,下巴都快要翹到了天上去,每日也就是巴結司禮監和東廠的那些人。

清洗之後,幹股就乖乖的送上了門來。

大通錢莊的生意逐漸的擴大,這幹股帶來的錢財就好像是聚寶盆一樣,已經是把一個戶部侍郎幾百年賺不來的銀子賺到了家中,不過司馬泰不滿足,幹股算什麽,他是經營天下財賦的官員,自然是知道現在的錢莊能夠賺到多少銀子。

大通錢莊的背景身後,在錢莊的身上拿到了幹股已經是很不錯的待遇,山西的那些錢莊都和當地的藩王還有邊鎮關系深厚,也不能去隨意得罪。

這個時候,三江商行進入了他的視野,這個商行的生意做的風生水起,也有做的不錯的錢莊生意,三江商行在京師之中的人頭看起來很熟,而且也多有庇護的人,不過這些關系和保護傘也都是些花錢買到的關系。

說明三江商行並沒有什麽背景,也許是趁著當年的關外墾殖的時候發家發財,在戶部動用錦衣衛調查的档案裏面,三江商行和海上的貿易也有這樣那樣的關系,不過現在天下間只要是經營錢莊的,只要不在內陸省份,哪有不和海上有關系的,並不能說明什麽,大通錢莊在南京的總號和在杭州的分號,主要業務就是江南工商和海上貿易的銀錢往來。

既然沒有什麽背景,那可就是懸在半空中的一塊肥肉了,司馬侍郎很想上去吃一口,要是咬了下來,這可就是子孫萬代的財富了。

不過他也不敢輕舉妄動,畢竟三江商行上下打點的好,而且總號還是在遼鎮,遼鎮軍將也是嘉靖皇帝的潛邸舊人節制,也不是好惹的角色,萬一,三江商行的背景是遼鎮的某個大佬,那可就是惹了一身的麻煩,不如要些幹股到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