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5章 離心離德

隨著大漢軍隊的進軍,姬路城之戰幕府慘敗的消息也飛快地傳遞到了日本各地,震撼到了每個角落。那些忠於幕府的人,對此倍感痛心,甚至惶惶不可終日,而那些對幕府不滿的人則為之歡呼雀躍。

至於那些表面上一直不為所動、但是實際上一直在窺伺時機的人,他們則更加感受到了一種急迫性,他們想要盡快行動起來在激變的時局當中謀取利益,或者至少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幕府的統治已經風雨飄搖的今天,阻礙他們行動的阻力已經越來越小。而在大漢軍隊越來越深入本州島的同時,他們也將面臨是否抵抗大漢的兩難抉擇。

加賀藩的前田家正是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

加賀藩的立藩之祖前田利家出身低微,原本只是一個尾張國小武士,因為自幼成為了織田信長的小姓、備受織田信長信任而開始發跡。在多年的生涯當中,他在織田家的軍隊當中慢慢升遷,隨著織田信長轉戰四方,並且一路立下大功,最後被織田信長封為了統兵大將,並且給予了能登國二十三萬石的封賞。

不過,真正讓前田利家發跡顯赫的並不只是打仗的智謀和勇敢而已,他一次次在戰國末期激蕩的形勢當中戰隊,並且總是和勝利者站在一起,也成為了他發跡的主因——更也是前田家能夠保有富貴,而不是像其他許多大名家族一樣被激蕩的時勢消滅的主因。

在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以後,織田家的各個大將們開始為了繼承他的遺業而紛爭,主要的兩個對手就是柴田勝家和豐臣秀吉,而前田利家一開始支持柴田勝家,但是在後來,經過一番審時度勢之後,他判斷柴田勝家不是豐臣秀吉的對手,於是很快投靠了豐臣秀吉。

一個二十多萬石的大名投靠,自然給了豐臣秀吉很大幫助,而後他在賤嶽合戰當中決定性地擊垮了柴田勝家,並且逼迫對方自殺,於是豐臣秀吉就成為了繼織田信長之後第二個憑陵天下的人,也成為了前田利家的新主君。

為了獎賞前田利家,豐臣秀吉又加封給了他新的領地,把能登國周邊的加賀國和越中國也封給了他,這三國的領地也成為了前田家的基本盤和富貴的來源。前田利家對豐臣秀吉感激涕零,並且成為了豐臣家五大老之一,和德川家康並列,還深得德川家康的敬重。

但是戰國的亂事還是沒有結束,很快,隨著太閣豐臣秀吉的死,豐臣家的政權也陷入到了風雨飄搖當中。和十幾年前一樣,前田利家又陷入到了需要作出選擇的境地。

前田利家很感激太閣大人對自己的恩義,但是他並沒有和開始產生了攬權跡象的德川家康全面對抗的意願,而是選擇以溫和方式來應對家康。而後不久,前田利家死去,他的兒子前田利長繼位成為家督。

在這時候,已經羽翼豐滿的德川家康更加是咄咄逼人,大有借機繼承信長和秀吉的事業,成為新的天下人的意思。在這樣的形勢下,德川家康和一部分豐臣舊臣產生了絕大的矛盾,眼看就要大打出手。

而這時候,擁有莫大領地和勢力的前田家也成為了家康重點拉攏的目標,他軟硬兼施,希望前田家能夠支持自己。而這時候前田利長判斷豐臣家留下的體系現在已經無法維持了,他思前想後,經過幾次猶豫,最後還是投靠了德川家康,打算用這種方式在時代的亂局當中保全前田家。

和父親一樣,他的賭注再一次下對了,在關原之戰當中,前田利長作為東軍的將領,雖然打仗半心半意,幾次被西軍阻擋,但是畢竟也成為了勝利者的一員。而且為了鞏固自己的勝利成果,德川家康也刻意想要拉攏前田家。

於是在他的授意下,前田家的領地更加得到擴大,最後變成了一個一百二十萬石的大藩,這也是幕府之外所有大名中領地最大的。

當然,這也絕不是說前田家在德川家的治世當中一帆風順,實際上,作為前科累累的反對派、作為屢次改換門庭的舊臣,再加上還擁有百萬石領地,所以德川家對前田家十分疑忌,屢次用各種方法來打壓前田家,削弱他們的實力。

在德川秀忠繼承將軍大位之後,他對前田利長十分疑忌,甚至認為前田利長曾經試圖暗殺德川家康和幕府的重臣本多正信。在這樣的罪名面前,前田利長當然百般辯白,想盡辦法來消除將軍大人的戒心,並且還將自己的弟弟作為人質送到了江戶,這才平息下來了事件。

由此可見,雖然表面上慷慨,但是幕府對前田家的猜忌和防範是一點不少的。

前田家在時局變亂當中幾次站隊都站到了正確的位置,並且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多少人拼死打仗也打不到的領地,著實成為了那個變幻不定的時代的一個注解。而父祖們這種站隊投注的行事風格,注定也會作為家風傳遞下來,成為前田家子孫們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