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章 倭奸(第2/3頁)

這確實是事實。

在左右大臣、天皇法皇趁夜逃亡、朝廷中樞為之一空的時候,幕府所任命的京都所司代、也是在西國最高的幕府長官板倉勝重十分震怒,下令調兵四處搜索,可是沒有多久,九州就傳來了一個更加讓他震駭的消息,大漢在幕府幾乎沒有做出什麽準備的時候突然發動了進攻,並且已經登陸了九州島。

他剛剛收到消息的時候,九州島還在抵抗,但是幕府軍的幾場失敗卻已經揭示了一個可怕的前景——九州島可能在幕府動員大軍救援並且抵抗漢寇之前就將陷落,而且京都也有可能會成為漢寇兵鋒的下一個目標。

這種震恐蓋過了對朝廷中樞的震怒,板倉勝重權衡了一下,最終還是覺得保衛京都、抵禦漢寇更加重要,所以開始下令各處的幕府軍隊和忠於幕府的藩主們都到京都附近集結,準備抵禦漢寇的入侵。

在他看來,只要幕府能夠抵抗住漢寇的入侵,那麽日本就無論如何都還會掌握在幕府的手中,就算朝廷中樞搖旗呐喊、號召天下人起來反抗幕府也沒用,他也可以借此將功贖罪;反之,如果抵抗不住大漢的兵鋒,並且導致京都失陷,那麽他的罪責就一定難逃,只能以死來向將軍大人謝罪。

兩相權衡之下,他也只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了。

搜索力度已經降低的消息,不啻再給了這群人一個莫大的激勵,他們再度歡呼了起來。

這些天來他們東躲西藏,既怕被幕府的人抓住又怕大漢沒有打過來,所以當兩個擔心都被基本消除的時候,每個人都喜不自勝。

不過,左右大臣倒沒有再沉浸在喜悅當中了,他們反而開始互相探詢地看了一眼,然後都點了點頭。

無論是官位,還是實際影響力,一條兼遐和二條康道都是這群人當中當之無愧的領袖,他們兩個有必要為接下來的行動達成共識。

他們兩個一起來到了一塊巨石和溪流旁邊,溪流的聲音足以沖淡他們兩個的對話聲,不必擔心任何一個人聽到。

“那接下來怎麽辦?是留在這裏靜等他們過來,還是想辦法南下?”一條兼遐首先發問。

這也是接下來必須做出的選擇。

“我覺得應該南下。”二條康道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現在形勢瞬息萬變,隨時都有更改的可能性,大漢的幫助現在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我們不能夠一直和他們失去聯絡——萬一他們以為我們沒有成功逃離幕府掌控,結果去扶持其他人了,這對我們來說豈不是前功盡棄?”

“你說得倒也有理……”一條兼遐點了點頭。“可是我也有個憂慮……”

“什麽憂慮?”

“我們如果南下,不說一路艱難困阻,兩位陛下能否撐住,就算到了九州,來到大漢的掌控之下,就一定是好事嗎?”一條兼遐眉頭緊皺,顯然還是在重重憂慮當中,“大漢必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打過來的,他們內心對想法裏,對我們如何處置還是未知之數,如果我們就這樣孤立無援地走入到九州,那生死禍福無不操之人手,風險太大……”

“事到如今再說這些還有什麽意義?”二條康道一聽就覺得很生氣了,“我們都已經走到這個地步了,再說什麽相信大漢不相信大漢豈不是可笑?!左府大人,大漢肯信守承諾,及時發兵九州,已經是給了我們莫大的幫助了!再說了,我們對他們很有用,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麽理由不扶持我們。”

“他們確實會扶持我們,可是如果我們不表現出一點能耐來,他們就未必會全心全意扶持我們。”一條兼遐輕輕搖了搖頭,還是不太滿意對方的意見。

“那你想要怎樣?”二條康道不耐煩了。“難道留在這裏就能夠體現出我們的用處來?”

“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我也覺得應該南行,不過……我們應該留在本州,不要去九州島寄人籬下。”一條兼遐放低了聲音,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去了九州,不說去的成去不成,我們就成為了寄人籬下的傀儡,而留在本州,我們就還是朝廷,是發動天下人反抗幕府的道義領袖。”

“你……你的意思是……?”二條康道差不多明白了什麽,“留在本州號召天下人?”

“對,我們逃到南方,逃到幕府控制不住的地方,然後仿效當年的後醍醐天皇,發布詔令,把德川家光指為朝敵,號召天下臣民和大名起來推翻他們的統治。”一條兼遐不慌不忙地說,“南方有很多對幕府心懷不滿的藩主,在大漢打過來、幕府搖搖欲墜的今天,他們肯定已經動了很多心思了,說不定已經有很多人去跟大漢聯絡……至少已經在觀望。”

一條兼遐擡了擡頭,看著遠處的一處茅屋——那裏正是法皇陛下和天皇陛下歇息的地方。“他們現在不知道朝廷的情況,所以有可能會選擇投降大漢,可是如果我們去了南方發布詔令的話,他們就有可能跟隨在我們身邊再去跟大漢合作,這其中的區別,右府大人想必是看得明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