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0章 德川乃天下敵(第3/4頁)

當時他就在考慮之後做出了決定,只要毛利家對大漢予以配合,在戰後他也要扶持毛利家,讓他們成為一個大藩主,擁有巨大的實力。

這當然不是因為他喜歡毛利家,而是為了秉承天子和丞相大人給予的意見——無論是大漢天子,還是丞相大人,在他離開中國的時候都重點交代過,大漢出兵並不是只為了掠奪一次財富而已,而是要在戰後加強對日本的控制,讓它成為一個不得不仰賴大漢的藩屬國。

要達到這種目的,除了戰後繼續在日本駐軍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盡量構造出一個各個勢力互相牽制的局面——只有各個勢力互相牽制互相爭鬥,那麽他們才會仰賴大漢的天威來保全自己。

為了拉攏日本的主要勢力來投靠大漢,之前周璞就已經十分慷慨地將整個九州島和近畿地方分別安排給了島津家和京都朝廷,這就意味著他們兩家在戰後一定就會成為強大的實力,足以影響整個國家。

為了平衡他們的影響,尤其是為了不讓他們可以再輕易地擴張自己的勢力,周璞認為有必要在他們之間安排一個強有力的勢力,以便不讓它們繼續坐大。

毛利家就是一個很好的候選人——它之前就有過輝煌,而且還有雄心,所以他們會想盡辦法去奪回昔日的領地,並且不會真正服從於其他任何一個勢力,如果恢復毛利家的領地,然後再在這些地方安插一些小藩,想必戰後日本的局勢就會更加鞏固,誰也沒辦法主動改變局面,大漢也就可以安然居於仲裁者的地位。

鑒於這些考慮,他就答應只要毛利家合作,就將一百二十萬石的領地交還給毛利家。

畢竟,還是那句話,這不是他的土地,他撒起來完全不心疼,大漢也根本不在乎,只要能夠達成大漢天子交給他的政治任務,他可以任意進行劃分。

不過,不得不說,這種任意劃分一國土地的權柄和感覺,實在是太讓人舒暢了——說到底,在封建社會,一個人最大的權力,不就是肆意劃分領地嗎?

不過,周璞雖然志得意滿,但是也並沒有得意忘形,他知道他的權力並不是天然就有的,而僅僅是來自於大漢天子的委任、來自於大漢軍隊強大的武力,他也必須以令人滿意的表現來回報天子。否則,天子一句話,他原本的權力就會化為烏有。

“太……太好了……”雖然知道自己不應該失態,但是毛利元信還是禁不住激動得渾身顫抖了起來,“多謝……多謝天使!”

自從德川家強迫毛利家割讓領地,將毛利家變成不到四十萬石的領主之後,毛利家君臣上下,心心念念的就是恢復舊日的輝煌,不過因為之前幕府的勢力和優勢實在太大,所以他們只能將仇恨藏在心裏,即使最樂觀的看法,也只能承認至少在這幾十年內,幕府還是具有統治地位,不會輕易動搖,必須要幾代人時間靜待機會。

然而他們並沒有想到,機會這麽快就送過來了,而且這麽慷慨。如果真的成了,那他們就成為了毛利家的中興一代了,肯定可以成為族中後輩敬仰的存在,至於毛利元信自己,也肯定將會被家族內部予以重賞——甚至有可能會被分出幾萬石領地,成為家族當中一個世襲支藩的始祖。

雖然大漢使臣說這只是大漢的建議,但是毛利元信心知肚明,到時候朝廷還不是要按照大漢的意志來形勢,只要使臣發了話,這事就算定好了。

“我國一向善待那些為我國出力的人,出力越多,我們的回報就越大。”周璞還是一副令人如沐春風的笑容,“為了讓貴藩安心,我會寫一封書信給到貴藩藩主,將我們的條件和承諾都寫上去——當然,這不是正式的詔書,貴國領地的分配安堵,還是得要貴國的朝廷來認可的。”

在之前的時代,德川幕府任命或者確認安堵一個藩主,都會給他蓋著幕府朱印的安堵狀,表示將這片領地確認為他的領地,並且準予他的合法後嗣世代繼承,不過如今,大漢使臣的書信肯定要比幕府的安堵狀要好用。

“多謝……多謝天使!”激動之下,毛利元信直接跪倒到了地上,以頭觸地向周璞行禮,“如果此事成真,我們毛利家將會世世代代感恩大漢天子與大人,也一定會傾盡全力回報大漢以及大人。我回去之後一定會讓藩主馬上整備,靜待大漢北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什麽死而後已,大漢討伐幕府是順應天意,怎麽會要你的命?”周璞笑著調侃了他,“好吧,你回去的時候,也讓貴藩藩主注意找一下貴國朝廷,爭取早點把他們保護起來,免得夜長夢多……”

“諸位!”就在此時此刻,在京都遠郊的山林當中,一個人興奮地對著旁邊的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