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 大漢似暴秦(第2/4頁)

然而,即使心裏明白國主這麽做的真正有意,他也沒有辦法當面指出來。

“愛卿,今晚把你叫過來,寡人就是要問問你,你有什麽辦法來改變太子殿下的決定嗎?”李琿長嘆了口氣,“雖然現在寡人少許拖延了下時日,但是太子殿下要求朝廷盡快做出決定。若是惹怒了他的話,恐怕接下來就會讓大家十分為難吧?”

金藎國心裏也知道國主說得十分正確,可是他想了又想卻還是一籌莫展,想不到什麽可以讓太子殿下改變主意的辦法。

大漢的開國皇帝文韜武略,創下了可以比肩之前任何一位帝王的功業,自然是一個容不得人反抗的君王。而作為他的嫡長子,從小接受的是繼承人的教育,縱使外表再和氣,這位太子恐怕也不是會輕易改變主意的人,既然他已經下了命令了,想要叫他收回成命又談何容易。

“臣去找一下靖城君吧,對他曉以大義,讓他明白此事對高麗有害無利,必須向太子殿下推辭掉這項任命。”沉默了許久之後,金藎國說出了自己的主意,“只要靖城君心裏還稍存忠義之心,應該就會跟太子推辭。”

靖城君就是李珂的封號,金藎國決定去找李珂,讓他自己去推辭掉慶尚道觀察使的任命,這也算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了。

“若是李珂不肯,又該如何?”李琿低聲反問,“名位當前,也不是任何人都會避讓的吧。”

“若是靖城君不肯,那也只好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去辦了。”金藎國苦笑著回答,“臣沒有別的辦法。這個罵名,臣也只能默然背下來了。”

“那就這麽辦吧。”李琿也面色慘然。“愛卿,勞煩你了。”

頓了一頓之後,他再度問。“愛卿,你之前是親自迎奉那位殿下的,已經和他呆了幾天了,在你看來,他究竟是怎樣的人?”

“中朝太子如同傳聞一樣,果然聰慧機敏,待人也謙遜誠懇,並無王孫公子的傲氣,深得身邊扈從的人心。”金藎國當然當然明白國主到底問的是什麽意思了。“更為重要的是,他也不乏仁心,能夠寬厚待人,懂得體恤民情。依臣看來,他若是在之後仍舊能夠保持同樣的性格,那中朝還將會迎來一任明主。”

“他對我們催迫得這麽急,虧得你還能這麽說他的好話。”李琿苦笑了一下。

“一事歸一事,雖然這件事讓臣等頭疼不已,但是臣不能因此而誑語。”金藎國一臉的嚴肅,“殿下應當明白臣的意思。”

“也就是說,至少還有一任明主嗎?”李琿確實明白金藎國的意思,他再度長長地嘆了口氣,臉上罕見地出現了些惆悵。

“大明,終究是回不來了啊……”

因為屢受中朝的欺壓,高麗君臣上下十分懷念大明,感思它幫助復國的再造之恩,也懷戀當年大明不幹涉內政的寬松統治,哪怕是大明已經滅亡多年了之後,這種思潮還是沒有消退,甚至不少高麗士大夫的家裏供奉著大明神宗皇帝牌位。

所以他們最熱切盼望也就是大明能夠復國、至少大漢能夠和秦隋一樣速亡。

之前他們暗中嘀咕,大漢不尊儒學而且鼓勵工商,而且行事如此貪婪橫暴,一看就是行法家的秦朝,國祚必不久長。可是事與願違,這些年來大漢國勢仍舊蒸蒸日上,四處征伐而且取得了勝利,不僅女真和蒙古被打得慘敗,就連前明的殘余勢力也變成了風中之燭,眼看就即將灰飛煙滅。哪怕再怎麽不喜歡那位開國皇帝,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對方已經如日中天,簡直就像是那位始皇帝一樣,橫掃天下。

現在,金藎國又判斷中朝太子也能夠成為一代明君,那就是在說中朝至少兩代明君,太子如今才十幾歲,還能再活好幾十年,所以大明是再也回不來了,至少他們這一代人是再也看不到了。

兩個人都不禁有些唏噓。

“秦朝的太子扶蘇也是十分賢明的。”猶豫了片刻之後,李琿突然說。“但是最後大秦還是亡給了胡亥。說不定……說不定其實歷史還能重演一遍,天子如此虎狼之性,怕是不會喜歡柔仁的兒子吧?再說了,天子如此春秋鼎盛,太子要當多久的太子呢?遲早會忍耐不下去吧……如此看來,過得多年,中朝會內亂也說不定。”

“這種事是天數,又有誰能夠確定呢?如果是這樣那最好,可是我國總不能將希望寄托在這種事上面。”金藎國搖了搖頭,沒有同意對方的看法,“至少現在,天朝就是天朝,臣等也只能把它當成天朝來禮敬,不能有絲毫越矩。”

“你說得寡人都明白,這也不過是閑談罷了。”李琿也收回了自己的遐想,重新面對了現實。“愛卿就按照今晚的議定去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