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章 誰也不信(第2/2頁)

有人想過去獻媚示好,有人則是義憤填膺,兵部幾個年輕主事就是怒不可遏,先前對趙家軍的一點好印象都是煙消雲散,清流言官裏面也有年輕人,也有那種不為書經大義束縛,冷靜客觀判斷的年輕人,兵部這幾位就是這種人。

徐州趙進起兵北上,威逼京師,割地格局,這就是造反謀逆,昏庸老朽之輩或者痛罵趙進十惡不赦,或者暗地裏想著投靠討好,而這些冷靜精明的年輕人則從徐州的體系結構裏看出更多的東西。

他們知道大明的局面越來越糟,這樣的征收稅賦,這樣給士人們優待,這樣的加派糧餉,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加深損害,逐漸不可逆轉,而徐州那邊則是興旺發達,他們完全避免了這些錯誤。

聰明人都知道,有些法子用在小地方可以,但擴大開來就無用,所謂州府之才未必宰輔,說得就是一個道理,可徐州的很多做法明顯可以用在整個天下,改變整個天下這種衰頹勢頭。

看到這一點,由不得他們不去注意,甚至有心去學習,這幾位兵部的年輕人,和京師有類似想法的官員士子,就是孫傳庭的鐵杆支持者,他們贊成這個“師賊之長制賊”的法子。

既然贊成這個法子,那敵意免不得就消退幾分,這其實和陳繼盛以及張盤他們所想的差不多,徐州再怎麽折騰也是華夏,也是漢人,建州女真則是韃虜蠻夷,一邊或許是天命鼎革,一邊則是勢不兩立。

但這個斬首近萬的消息卻讓他們的善意和好感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不可控制的憤怒。

“這一定是殺良冒功!”

“為哄騙天下民心,居然做出這等喪心病狂的勾當!”

“這等人真是大賊,絲毫不把百姓性命看在眼裏,日後若是得勢,天下不如地獄!”

有些話不該明擺著說出來,不過事到如今,大家也沒什麽可擔心顧忌的。

而且這些還有熱血的年輕官員們決定做一件事,他們也要去校驗首級,當然名義上是為了討好徐州,等查明真相後就把他公之於眾,徐州趙進控制的再怎麽森嚴,也沒辦法堵住萬民之口,到時候揭帖傳抄,很快就能天下嘩然。

雖然這趙家軍武力強橫,可如果他喪心病狂的表現被天下人所知,或者是坐不穩,或者要自己收斂,總歸是有好處的。

歸根到底,歸根到底,這些自以為知曉軍事的年輕官員們不相信一戰可以拿下近萬的首級。

有明以來二百年,太祖驅逐韃虜,成祖五次北伐,徹底將蒙古打垮,戰功赫赫,在這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麽大勝,從瓦剌也先、小王子、俺答汗一直到現在的察哈爾林丹汗,還有崛起在東北的建州女真,大明軍方從沒有什麽太像樣的勝利。

名臣王越靠著斬首千余封侯,馬芳靠著斬首數百成為大帥,子弟皆為總兵,李成梁的戰績也是如此,而戚繼光鎮守北疆時候,邊疆各部被其震懾,相安無事,則是沒什麽印證。

除此之外,斬首過千幾千的戰鬥只會發生在剿滅民亂的戰鬥之中,而這些年,斬首數千的戰鬥只會是殺良冒功。

大明軍功的憑證是首級,想要犒賞,想要升官,就要靠你砍來的腦袋多少,蒙古女真強敵的腦袋本來就砍不到多少,後來連流賊的腦袋都砍不到,怎麽辦?越來越無法無天的大明武將開始琢磨良民百姓的腦袋,砍這些毫無抵抗的軟弱百姓最是簡單。

只不過現在大家所做的還很收斂,兵部知道這些傳聞,但只要不怎麽過分,往往也就捏著鼻子認了。

可這趙家軍為了區區虛名,居然弄了這麽多人頭,聽天津那邊傳回來的消息,這些人頭還都是十天內的新鮮首級,戰功怎麽可能這麽大,他們才到遼東多久,怎麽可能就有這樣的勝利,這肯定是濫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