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還有再起中興的機會(第2/2頁)

沒曾想,暗示不管用,有被逼急了的,私下裏明白表示,趙進這邊還是不理,這真是讓使臣們怨氣沖天,當真是有眼不識金鑲玉,這等不重視文士的賊寇,怎麽可能做長久,果然是鼠目寸光的土賊,大家雖然沒有交流,卻都想到了一塊去,這等賊寇一定盡可能滅殺了,這是和士人們勢不兩立的賊匪。

相比於眾人的各懷心思,王在晉的態度和他的身份以及主動請纓一樣,都顯得古怪異常,在一起出京的時候,使臣自趙南星以下,人人都擔心這王在晉會不辨形勢,會阻撓和刁難對方提出的條件,為大明爭利益之類,那反正是朝廷的利益,和大夥可沒什麽關系,要是這王在晉為了道義和私怨一步不退,大家可都沒交代了,要知道這新任兵部尚書可不是其他使臣那樣的背鍋擔責的倒黴貨色,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王在晉對趙家軍提出的任何條件都沒有什麽爭執。

每次官方的議和會面,王在晉都在場,但從來都是不發一言,趙南星和其他幾人認可之後,他這邊也是點頭,對大家任何暗示諂媚的舉動都是視而不見,也不對議和的任何步驟提出意見,這種木然漠然的狀態,讓大家都覺得古怪,不過沒人多事的話,對大夥來說是正好,這樣的沉默,甚至讓趙南星緊張了起來,以為這位要找尋證據,到時置人於死地,結果還是沒什麽動向。

在議和接近尾聲的時候,使團的大臣和太監們看著徐州各路兵馬向天津集中,包括威逼京師,炮轟京城的那幾個營頭,而且這樣的動向根本不對他們做什麽隱瞞。

“難道賊軍的老巢真有什麽危急,所以才急著議和回程,咱們答應的是不是太急了些?”

“我看賊軍對咱們進出也沒什麽限制,不如派人送急信回京城,讓朝廷調集兵馬,尾隨賊軍,再派快馬加急去往南京,讓江南那邊興大兵,各路匯聚剿賊,或許大勝!”

按說這等議和,是要互相示威,展露自家的實力,不被對方小看,才能要到最好的價錢,可這趙家軍好像絲毫不知道這些規矩道理,自顧自的準備回撤,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大家他們急著走,既然不威逼京師了,那這議和還急什麽,這些條件還有什麽可談的,似乎可以爭取爭取。

直到這個當口,王在晉說話了“各位,若賊軍再次殺向京師,京師可有退敵之法嗎?”“各位,若派兵尾隨,或調兵會剿,事情泄露,諸位能保證必勝嗎?”

誰也不敢給出確定的回答,退敵之法?保證必勝?如果有這樣的法子,大家何苦來這邊議和,可徐州賊軍這麽急著退卻,卻又讓大家心癢難捱,萬一有可能,能將這危急局勢翻轉過來的話,那可就是擎天蓋世的大功,不知道要有怎樣的富貴加身。

“諸位,賊軍老巢無論有事無事,都不是我等能揣度的,諸位難道還不明白,這京畿重地,賊軍要來就來,要走就走,我等沒有絲毫的幹涉阻礙之力。”王在晉說這話的時候神色很消沉,就好像剛打了那敗仗一樣。

他這話自然讓其他使團文臣甚至太監們都很不滿意,有人當即質問說道:“那賊軍為何這麽急著走,若是真有良機卻被我等放過,那我等可就是這江山社稷的罪人。”

“的確,若是本朝和蒙古以及女真議和,彼此間要大張聲勢,唯恐對方不怕,唯恐壓的對方不夠,可大家就沒有發現,這徐州兵馬,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絲毫不知道避諱我等,是因為他們眼中沒有我等,他們眼中根本沒有大明啊!”

這番話說出,大夥先是憤怒,然後就是沮喪,因為王在晉的話難聽,卻沒有半點虛假,所說的都是實情,細想想那些僥幸就會煙消雲散了,沮喪之後則是灰心絕望,即便是一直在為自己打算的趙南星也神色頹然,甚至難得的和王在晉聊了一句“難道就這麽完了”?

“還有再起中興的機會!”王在晉說得很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