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那還談什麽(第2/2頁)

這毫不留情面的話讓二位德高望重的大人和太監氣得滿臉通紅,不過很快也是無奈的頹然,王兆靖說得話很有道理,他們兩個爭辯也好,反駁也好,都沒辦法改變什麽,這誅心直接的言語讓場面又是沉默下來,趙彥和崔文升都是無言,他們身後的幕僚文書早就記錄完畢,可看著紙上所記錄的內容,這幾位庶務政務精通的士子寧可自己從沒有寫過,不提前面的巡撫大人和太監公公如何想,他們一直覺得大明江山社稷會千秋萬載,什麽蒙古、女真、土司之類的禍患不過疥蘚之疾,看似步履艱難的大明會挺過來,然後繼續走下去。

在這幾名士子心裏,徐州賊更不過是奸猾之人嘯聚,為求利益冒險,只不過冒險成功,和官軍交戰贏了,既然僥幸贏了,朝廷答應招安,那這邊也就該太平無事,根本不會什麽禍患妨害,甚至可能會是助力,如今大明得力的兵馬實在太少了。

可想了那麽多,今天參與招安相談,看到這些徐州賊眾的要求,看到這些徐州賊眾的態度之後,大家所有的預期都轟然崩塌,看到紙上記錄的這些,回想剛才那些話語,幾名士子都情願不情願的想到了一件事,這大明恐怕真得走不太遠……巡撫趙彥雖然被這番話氣得夠嗆,但恢復的也很快,他只是回頭要過那份記錄來看,文字不多,墨跡未幹,只是趙彥的神色卻越來越沉重。

“你們提的這些,恐怕朝廷不會答應。”趙彥澀聲說道,他的臉色更加灰敗。

“是朝廷主動來議和的,我們提這個條件,沒有割地,也沒有自立旗號,更沒有要求賠償,我們所提這些只不過就是現狀,至於這三處軍港的事情,難道海商在天津港下貨就少了,那些海商在衙門裏可都被叫做倭寇的,而且我們只要朝廷給個承諾,並沒有要落在紙上做個憑證,這樣的條件朝廷還不答應,那就太沒有議和的誠意了!”王兆靖溫和的解釋說道。

“是招安,是招安!”趙彥悶聲強調了兩句,然後求救一般看向崔文升,太監崔文升嘆了口氣,開口說道:“平心而論,你們這些條件不算過分,若是魏公公在把持朝政,討價還價之後大概都會答應了,可如今朝中清流漸漸得勢,這次招安本應該你們低頭投靠,可你們不要官職,卻開出這樣的條件,必然會有人說你們居心叵測,誰要是答應,誰就是賣國枉法,誰就是閹黨奸邪,清流黨人做事的習慣咱家能料到,必然是一步不退,甚至還要動大軍來討伐。”

巡撫趙彥點頭,東林清流做事就是不講什麽實務,專門死盯著所謂根本,所謂聖賢大義,在這樣看似清正實則死硬的做事風格下,根本不可能有什麽通融和靈活,甚至說不上隨機應變,能有什麽結果很容易就猜測出來。

那邊崔太監說得語重心長:“諸位,這次朝廷有招安的意思,你們徐州不也是主動後撤嗎?咱家也知道,眼下正是春耕要緊時候,你們不願意傷農少糧,既然都不想打了,那就談出個不打的結果,何必弄出這樣容易談崩的條件呢?”

大局和道理每個人都能判斷推測,這場戰鬥之所以都不想打到二月三月和後面,就是因為一方急著漕運開通,另一方則是不能耽誤春耕大計。

王兆靖微笑了下,轉頭看看趙進,然後開口說道:“崔公公,我們之所以後撤,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提出這樣的條件,也是我們誠意的一種,可如果朝廷沒有誠意的話,該打還是要打,再見出一次輸贏來,想必就很容易談了。”

沒有人說王兆靖的話語狂妄,趙彥和崔文升都在不同方面見證了天啟四年正月裏的這場大戰,知道對方有底氣這麽說,趙彥搖搖頭,澀聲開口說道:“要是這麽講,那還談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