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海州港口(第2/2頁)

一旦生亂,都是幹脆利索的下手鎮壓,絕不留情,遼東這些逃兵到底是見識過官面的,那邊被殺,居然還有人想要在登州府那邊興訴訟,想要讓趙字營背上案子,這個處理起來也簡單的很,登州府縣官員遇到這種,一概是將人送到雲山行本地分店處置,想要鬧事的話,登州府近萬官軍可不是吃素的。

即便如此,大部分遼東逃兵也是要被當做不穩定的因素,他們臨陣潰逃,已經沒了上陣的膽氣,卻不肯像普通百姓那樣吃苦為自己求個溫飽,所以遼東逃兵的去向都是海州那邊,他們會在第二旅的監視下修建港口。

沿海修港口和碼頭極為辛苦,尤其是海州靠北,海邊極為寒冷,在那邊做活比起去開墾荒地,在田裏勞作還要辛苦。

在這樣的辛苦下,不甘心如此的遼東逃兵們肯定會鬧事,不過作亂之後等待他們的就是鎮壓,一次次殺下來人總會老實低頭,等這港口修建完畢,人的性子也就可以被磨的差不多了,那時候就是可用的人。

遼東逃兵中有些人則不必受這樣的辛苦待遇,他們年紀夠小,弓馬武技足夠出色,這些人就會被直接挑選訓練,還有些人則是被內衛隊看中,他們走的就是另外一條路了。

淮安府海州是淮鹽中樞之地,這邊同樣是大明財政的中心之地,如果沒有從淮鹽上收取的鹽稅,大明不知道多少事都做不成。

在這樣的地方擴建海港,肯定是大犯忌諱的,可官場上同樣有眼不見為凈的說法,這碼頭港口的修繕擴建,並不影響鹽場的生產,也不是在城內進行,只要不鬧出事來,大家只當不知道就好。

而且在海州城內從鹽政到下面衙門的吏員,全都摩拳擦掌的準備在這港口上發一筆財,誰不知道只要能通海通洋那就是財源滾滾,看看清江浦那邊附近的港口,生發到什麽地步了,那才只是個蛤蜊港,咱們這海州可是正經的州城,是南直江北的重鎮。

連揚州那些鹽商大佬都對趙進低頭了,咱們也沒必要硬頂著,何況徐州那邊已經放了風聲過來,這次大家一起發財。

徐州、邳州和所謂的“淮安北區”是連成一片的,而淮安北區再向東,就是海州和贛榆一州一縣,眼見著徐州和邳州繁榮富庶,淮安北區這樣鳥不生蛋的荒涼地方也變得欣欣向榮,可海州和贛榆兩處始終沒什麽改變。

海州因為淮鹽富庶,贛榆只是吃點私鹽的殘羹剩飯,他們都沒有在身邊的興盛變化中得到什麽好處,看著實在是眼饞的很。

要說海州地方上,從鹽政到小吏,各個在鹽務上吃的肚飽溜圓,可人不知足,手裏已經有的往往不在意,新得的才讓人興奮。

有這份心思在,整個港口的建設得到各種方便,那數千遼東難民看起來紮眼的很,不過沒有人多話問上一句,至於其余熱火朝天忙碌的近萬勞力,那就更沒辦法細究了,憑空這麽多人冒出來,這個可沒辦法解釋。

這麽多人在海州那邊勞作,對趙字營來說同樣是沉重的負擔,但在那邊有一個好處,一是距離趙字營淮安北區的田莊很近,二是那邊臨海,很多物資都可以通過海船從清江浦那邊走海路運過來。

余致遠本來已經備足了銀子,準備在海州的港口建設上出一份力,不過他的好意被雲山行客氣但又堅決的拒絕,只說在這港口的事情上,雲山行的財力很從容,人力也是足夠,請余致遠這邊準備好遼東收攏難民的事務就好。

對這個拒絕余致遠倒沒什麽感覺,看來趙字營是想讓他把精力放在收攏難民上,對於海州這邊新建的海港,余家上下都覺得很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