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8章 清江浦(第2/2頁)

清江浦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漕舟雲集,市井稠密,漕船帆檣銜尾,綿延數裏,“曉日三岔口,連檣集萬艘”的石碼頭,每屆漕運,“帆檣如林,百貨山積”。舳舫蔽水,絡繹不絕,天下商賈乘船雲集清江浦,“南艘鱗集,商有興販之便”,“四方百貨,信於往時”。

趙進在徐州設置鹽市,吸引四方客商前來貿易,漸漸形成了幾個集市,讓何家莊那附近看著興旺無比,可這個比起清江浦因為漕運樞紐集合的天下商賈來說,那就是螢火與日月的差距了。

論起繁華富庶來,江南蘇州、常州、松江這幾處自然天下聞名,可江北的揚州靠著食鹽和交通之利,絲毫不遜色,這清江浦也是如此,靠著這漕運樞紐中心,以及天下糧倉中轉的便利,比起揚州和江南各處,不弱半分。

按照戶部的規矩“令江西、湖廣、浙江民運百五十萬石於淮安倉,蘇、松、寧、池、盧、安、廣德民運糧二百七十四萬石於徐州倉”,等運河自徐州移向邳州,隅頭鎮上又沒有那麽大的存儲能力,這徐州倉存糧也就改向淮安倉。

淮安倉就是位於清江浦,在官方名冊上的名字叫做常盈倉,盡管年年萬船轉運,可倉中儲存的糧食,常年不下百萬石。

這樣重要的轉運樞紐,這樣巨大的糧倉,更不用說,大明還在清江浦設有榷關稅卡,收取賦稅,漕運、糧食、稅銀,這幾項都是戶部的命根子營生,自然要設有官員專管,戶部雲南司分司就設在清江浦,別處分司不過是一名七品主事,這裏卻要放個從五品的員外郎。

更有趣的是,清江浦人口已經接近六十萬,差不多占到整個淮安府人口的五分之三,這麽巨大的城市,在官方的名義上,只是淮安府府城山陽縣範圍內的一處集市,這裏最多設置了一位巡檢和幾位小吏,卻沒有官員名義上管轄。

山陽縣令不過七品,即便是四品的淮安知府對戶部來的員外郎也沒有管轄之權,這麽下來,這位員外郎實際上是清江浦的管轄官員。

在漕運和糧倉上有權有好處,又有漕丁和庫兵兩支武力也可以驅策,這位員外郎也算得上有權有錢有兵,有這樣幾項,自然就成了這清江浦的主宰,當然,清江浦本地的商會、行會和幫會是統計階級的另一部分,大家共同管理著這江北第二繁華之地。

有明一代,都是以京官為貴,盡管在這清江浦做一任好處多多,威風八面,但那些追求上進的清流文士依舊不願意來這邊,能過來的都是年紀大了上進無望的,這些人不求什麽官聲,自然做事沒什麽顧忌,白的黑的,從來不在乎什麽。

不提這位戶部分司的員外郎,清江浦的臘月正月是一年裏最清閑的時候,漕運暢通的時候不必說,運河不方便通航的時候,往往要修繕倉庫,翻曬存糧,還要核對賬目,同樣是忙碌不停,也就是到了臘月,大家才有得閑。

富貴人家飲宴相聚,窮人家竭盡所能也要度過年關,停留在此的漕丁們去往各處尋歡作樂,庫兵們則是購置年貨,上下打點,能管著這大糧倉,進進出出不知道能撈到多少好處,一定得保證來年留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也要為了來年忙碌,南人不擅車馬,清江浦這近萬大車和車夫都是河南、山東那邊,還有徐州和邳州那邊的,這些車馬的意義不比漕船漕丁要差,大量民間商旅貨物就是依靠他們去往北地各處。

從南邊匯聚到清江浦的行商旅人千千萬萬,這麽多人,這麽多貨,如果任由這些大車和車夫自行招攬,肯定要擁堵異常,混亂那就更不必說了。

除了這些,還有漕運上克扣下來的不少糧食,這些糧食除了水運之外,也要通過大車送往水路不通的各處,這一類生意,更要有人運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