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2章 花花轎子(第2/2頁)

大概估算了一下存酒,就算每天生產不停,按照目前這種每家限購五壇的數量發賣,再過幾天也會沒有存貨了,需求雖然熱情,但產能也不算大。

上午鬧哄哄的發貨買酒,下午這邊聚集了更多的閑漢們看熱鬧,不過貨場那邊的人也漸漸多起來,葉文書拽著幾名同伴一起來到這邊,趙進的家丁們也停止了訓練,四處奔走,把當初登記在冊的那些合格青壯通知過來,很快貨場這邊又排起了長隊。

原來是要口口相傳,十幾天的功夫才湊了不到一百五十人,現在是消息一出,城內城外的人都匯集過來,現在誰不知道在趙進手下做事,吃飽喝足睡暖,每月該拿的錢也從沒有拖欠,而且年輕人們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威風,徐州城內的年輕人差不多都看過貨場上家丁的操練,那種整齊,那種肅殺,都是年輕人所向往的,大家都想成為其中一員。

就算沒那個心思的,也琢磨去酒坊那邊做個夥計,不說能不能學到手藝,那邊吃得好,工錢多,這就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和上次的挑選不同,這次則是有硬標準,石鎖石杠能舉起多少次,三分之一炷香的時間內能跑多遠,家裏父母是不是同意,有沒有人願意擔保,一個達不到就不會錄取。

但這樣的硬標準反而對年輕人們更加吸引,這樣的標準如果能被選上,那說明自己比同輩人強出太多,這本身就是個榮耀。

至於酒坊夥計徒工,挑選的主要是健康無病,人品老實,有人擔保,報名簽訂契約的時候,來自衙門的小吏總要提醒一句,進老爺是什麽人你們也知道,那酒坊的法子如果偷學泄露,全家都有性命危險。

有些帶著小心思的,聽到這個也就縮了,不過更多的人卻不在乎,現如今去店鋪裏當學徒,給別人做工,那個都是差不多,頭三年能吃飽就算不錯,挨打挨罵尋常事,被人打死都告不了東家,趙進這樣的條件都可以說是慈悲了。

大家都幹的熱火朝天,不過管賬的陳宏很快就臉色苦了下來,這生意的確看著是賺大錢,但攤子一下子鋪開,也是大筆的銀子花出去,徐安商行存的銀子很快只剩下八百多兩。

漢井名酒的名聲真正打響是在品酒會之後的第四天,趙進通過父親趙振堂和其他關系,給城內的官員士紳分別送去了小壇白酒。

這些人家從來不缺人送禮,何況趙進沒頭沒腦送來一個小酒壇,大家都敬畏趙進的聲威,下人們都是客氣的把酒收下,卻不會把酒給主家老爺那邊喝,萬一難喝有害,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但品酒會一過,第二天消息就在全城流傳,有的人在外飲宴回來說這酒不錯,家裏下人馬上想起,趙家似乎送酒過來,連忙把酒呈上,一喝果真好酒。

這文人士子喝到好酒,不管文采如何,總要應景評價幾句,或者寫詩詞之類的,知州、同知、推官還有戶部分司衙門的老爺們都是這麽做的。

他們說好酒,而且讓下人們再去買,彼此見面的時候也會議論議論,畢竟毫無經驗的趙進做出美酒來,也是這徐州城的奇聞異事。

這些官員士紳的評價出來後,趙進所釀燒酒的名聲開始發酵膨脹了,人都有個從眾的心思,都喜歡模仿榜樣,處於統治階層的官員和士紳們都是大家模仿的榜樣,他們說這個酒好喝,那麽這個酒一定好喝,何況這漢井名酒並不僅僅是借著虛名炒作,而是有實實在在的上佳質量。

“酒液晶瑩,甘洌醇香,入口如泉,下喉若火”“酒勁猛如虎,回味長似蛇”,各種通或不通的評價紛紛出爐,有了他們的喜歡和捧場,漢井名酒的熱度陡然有上升一截。

徐州清貴頂點的大名士王友山很少牽扯這些俗事,居然也為這酒寫了一幅字“美酒名釀,徐州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