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5章 光陰似箭(一)(第2/2頁)

雙方接觸的久了,彼此了解也深,趙進知道,陳昇每日練武的時間不比自己少,這個發現讓趙進很有緊迫感。

說來也奇怪,陳昇每天這麽練,可那胖卻沒有減下去半分,只不過影響到陳昇的靈活和迅猛。

陳昇所用的武器在第三年就開始變成了真正的木刀,在十四歲那年變成了真刀,趙進這才看出單刀並不是倭刀,刀柄長,刀身長,刀背後,吞口大,刀身頗重,趙進終於知道單刀並不是源自倭刀,而是因為像禾苗而得名。

或許是因為專注武道的原因,陳昇越來越沉穩,舉手投足自有一股風範。

按照王兆靖的說法,陳昇這樣的人物,就算在京師都出色的很,趙進還知道,陳家長輩本來有個打算,陳昇祖父希望陳昇去參加科舉,考武秀才,中武舉人,而陳昇的父親則希望陳昇繼承衙門的差役位置,權衡之下,還是決定留在徐州衙門裏做事,等著繼承捕快。

至於陳昇的弟弟陳宏,不知道是不是裁判比賽,分發獎品鍛煉出來,現在已經跟著家裏的賬房和掌櫃學算盤,學記賬,以後準備接管家裏的炭廠生意。

兄弟兩個得意洋洋的和少年們說,從前家裏人認為他們比武是糟踐錢,不幹正事,現在說多虧來比武,學到了不少真本事。

幾年下來,徐州城內對王家越來越了解,趙進了解的知識越來越多,兩相結合,總算把王兆靖父親從京城回鄉的事情弄清楚了。

原因還真就是最不可能那個,有官不做,王友山少年科舉得志,在仕途上走得也算順利,王友山出身徐州,這邊武風昌盛,文氣卻衰弱的很,在這樣的地方走出去,少了些文人士子的弊病,多了些剛健開闊的氣質。

有這樣的心態氣質,遇事往往不會黨同伐異,而是講理求真,這講理二字在官場上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在東林、浙、楚各派黨爭的朝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