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四章 盧龍 觀望 草原 屠殺

已經是散亂休息的步卒隊伍被騎兵沖擊會有什麽樣的後果,每個人都是清楚的很,不過眾人或許只是願意去作那個騎兵而不是步卒。

山海關總兵高第派出這支兵馬的時候,也沒有指望著這些步卒能在野戰中有什麽成效,無非是希望在守衛永平府城盧龍這裏會有些作用,守城不需要太好的勇氣和戰技。

可他沒有想到河北總兵的張江來的這樣快,他手下的這支部隊同樣是沒有想到,按照他們得到的情報,膠州營河北軍的士卒距離這裏最起碼還有三天到四天的路程,自己現在還是完全安全的。

從東西兩個方向沖過來的騎兵就好像是兩柄大錘,在兩側狠狠的敲擊,徹底的將這步卒的隊伍粉碎。

永平府一帶已經是大平原了,步卒們可以向著四面八方奔跑,不過騎在馬上的騎兵肯定會比他們跑的更快。

騎兵們可以從容的在馬上朝著一名步卒的後背揮出馬刀,然後再去找另外一個,但在這五千人的薊鎮兵馬之中,凡是潰逃的士卒都沒什麽太大的危險,除卻開始的幾個倒黴鬼之外。

真正被盯上的是在騎兵過來,第一反應就是上馬逃跑的那些軍將和校尉,河北軍的騎兵盡管追擊他們會花費很多的力氣,可還是要鍥而不舍的追上並且砍殺,至於那些反應敏捷,敢於立刻抵抗的步卒,他們也是得償所願,寧死不退,不退的話那就只有死了。

短暫的攻擊過後,除卻在戰場周圍被丟的滿地的兵器,甚至還有逃跑的士兵為了跑得快丟下的外甲,也就是死了不到五百人。

或許這些逃跑的潰兵丟掉了兵器之後,還是會繞路直接回到薊州鎮,可他們的軍心士氣已經是完全的崩潰,不會有再戰的勇氣了。

這些騎兵在徹底掃清了抵抗,並且有目的的打掃了戰場之後,將近三千人的騎兵大隊並沒有記著順灤河南下,而是向北做了一個機動,在遇到第一個薊鎮的小部隊之後,並沒有去攻擊那驚恐欲絕的小部隊,反倒是從容的回撤,去和大部隊匯合。

騎兵部隊的這個動作沒有什麽遮掩,相信那支小部隊也會把這個意圖轉移給山海關總兵高第。

盧龍城有四千多守軍,其中有將近兩千都是所謂的老兵,也就是山海關總兵高第派來的直屬部隊,永平府的知府也是對山東一點好感也沒有的,按照柳家的商隊反應,曾經給這永平府的知府送過銀子和禮品,不過禮物雖然收下,卻沒有任何的回應。

但看見大軍兵臨城下之後,這次河北總兵張江甚至都沒有下令開炮,城內的守軍就恭恭敬敬的打開了城門,永平府知府也使用比那灤州知州客氣許多的態度出來迎接,好像是早有勾結。

這些兵丁和官員,實在是談不上氣節,看到城下的大軍之後,特別是那些陳列的大炮,誰還有什麽敢於作戰的勇氣,這朝廷對大家沒什麽厚恩,在這薊鎮地方,隨時可能被入境的韃子攻打殺戮。

朝廷把大家放在這裏,就是為了當作消耗品的,能拖延一下韃虜的時間就是完成任務,死活,要是管死活,誰還會來這等兇煞的地方。

若是那韃虜入關,圍城攻打,漢家子民和蠻夷勢不兩立,盡忠死節的事情還不算什麽,可城下這也是漢人的兵馬。

大明朝廷這些年來沒做過什麽對的事情,韃虜一次次的進關,關內鬧得跟一鍋粥一樣,還不如換個人來做做天下,各處傳聞,這齊國公對下面的人一向是大方,又不是崇禎皇帝那種苛刻的角色,當皇帝也不壞。

這些理由或許是自己找的,或許就是為了給自己的投降找個借口而已,反正盧龍城中,不管是軍隊還是官吏,都沒有任何想要和外面大軍作戰的意思。

出城投靠之後,守城的那位都司和知府大人看到盧龍城那些高門大戶,平素裏在自己面前大聲斥罵,這山東是亂臣賊子,要是那河北總兵張逆過來,定當和知府大人以及高將軍一起齊心抗賊,不死不休。

可眼下在城外,這些高門大戶還有那些給了自己不少好處的大商家,明顯是和河北軍早有勾結,那言談舉止都是謙卑客氣,可轉向自己的時候卻矜持中帶著一絲自傲,牛的了不得。

知府和都司沒有感覺到氣憤,反倒是感覺到頗為的慶幸,要是真開打,就怕是城外的火炮還沒有轟出來,自己就被背後的人抹了脖子,他們的想法倒是和那陶大勇頗為的一致,都是在埋怨,這等投降的好事為什麽不找我。

不過知府已經是錯過了幾次給他的機會,也就怪不得別人了,在膠州營河北軍突然發動這場戰鬥之前,在整個永平府無論文武都有一種錯覺,那就是眼前這樣的局面或許會持續很久,而且先收縮的肯定是山東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