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九章 引蛇出洞 鐵血肅奸(第5/5頁)

邊聽著稟報,王海用手撐著下巴,看著那邊豎起的一根根掛著人頭的木杆,沉聲說道:

“這件事昨晚我就知道,去查探的結果是什麽?”

方才稟報的那名軍將有些慚愧的欠欠身,繼續解釋說道:

“昨夜天黑,營中又有那麽大的亂子,守衛的兄弟們為了謹慎也不敢出去,今早天一亮就派人過去了,炮彈落地的地方,能看到血跡,不過沒有人或者馬匹的屍體,想必韃子已經是清理幹凈。”

“看腳印蹄印了嗎?”

“都看過了,估計著至少也有兩千騎……看蹄印模糊的很,卑職琢磨著是不是包了棉布或者皮子什麽的。”

聽到這個結果之後,王海半響沒有出聲,他們想到了這些過來投奔的漢民裏面一定有探子和奸細,不過沒有想到內外還有這般的勾結,自己行事稍微有一點的不謹慎,好不容易在朝鮮邊境建立的局面,恐怕就要全盤崩潰了。

被揪出的奸細都被砍了腦袋之後,已經有從山東過來的人開始和這些漢民大聲的宣讀屯田田莊的各項規矩了。

這些規矩盡管嚴酷,可想必給滿清做農奴這一年來的遭遇還是要強很多,有人宣讀,有人根據登記的結果開始發放農具等物,並且承諾第二年表現的屯田戶可以得到耕牛等大牲畜,這算是施恩。

方才的殺戮已經是讓人精神崩潰了,很多人在這十幾天內還在一起拉起家常,罵幾句滿清韃虜,訴訴被欺壓的辛苦,誰想到一夜之間風雲突變,自己身邊的很多人就被揪了出去,直接是在自己面前被砍了腦袋,甚至還要自己動手去見血,過來的這些漢民百姓都是在懷疑自己這次辛苦危險的過來投奔,是不是做錯了。

可聽到文書誦讀屯田田莊的各種政策,並且馬上就有大批的農具被拉來發放,還有第二年的耕牛等等許諾。

或許是前後的落差太大,這些條件也的確是豐厚,方才還是恐懼的平民百姓們,一下子就是感激涕零。

在一邊的王海看著這些平民百姓的感激,心中總算是跟著放松了些,以膠州營的經驗,只要是在什麽地方建立了屯田田莊,這裏基本上就漸漸的穩固下來,希望這朝鮮也會是如此。

經過了這次的立威之後,後續那些過來投奔的漢民就比較容易甄別,只要有前面這些過來的人給他作擔保,他就會比較容易的被接納,如果沒有同鄉確認的話,那這個人的身份是顯而易見的可疑,也就理所當然了。

但經過這次之後,過來漢民的數量一下子從每天有上百、幾百人,一下子減少到不足百人,畢竟遼鎮到朝鮮,陸路上的道路和關卡就那麽多,只要是派兵攔截嚴查,這些平民百姓們怎麽可能沖過關卡。

在鹽川和定州一帶的漢民人數還是在緩慢的向上增長,是因為有些膽大包天的船家,開始去遼南和遼東那邊的沿海去接那些出逃的漢民們,每有一船的人送到那邊,朝鮮駐屯軍就會給出相應的報酬。

這些就都是後話了……

從朝鮮入遼東,適合大軍行動的道路只有一條,就是從義州到定遼左衛鳳凰城的官道,如果全是輕騎或是輕裝步卒,也可以通過其他的小路或者山路行軍,可最後也是要國定遼左衛鳳凰城。

這些衛所城池當初的設置都有他的道理,都是在地理上的要害之處,多鐸把所率領大軍的主力就是放置在這邊。

一方面隨時可以針對在朝鮮那邊的明軍,一方面也可以隨時的經由大路,從定遼左衛鳳凰城去往遼陽和沈陽。

對在盛京的韃虜勛貴來說,朝鮮的幾千明軍所造成的威脅遠沒有在草原上的幾萬蒙古騎兵大,多鐸的部隊也可以隨時回援沈陽盛京和遼陽重鎮。

不過,多鐸和鰲拜極為頭疼的還是鹽川和定州,那邊的防線布置著大炮,並且地形狹窄,想要突破,恐怕比在漢城下也不會容易多少,放在哪裏,終究是個禍害。

在遼中廣寧中屯衛的正紅旗都統阿塔穆率領的騎兵進入草原之後,卻沒有在預定的位置攔截到過來耀武揚威的土默特部騎兵,反倒是看見了一支打著土默特部旗幟的大車隊。

是運送給養的車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