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2/4頁)

在這樣喧鬧而又寂靜的氣氛中,王海率領的軍隊已經是排列好了陣勢,王海手中的斧槍朝下一頓,鼓手咚咚的敲響了步點鼓,士兵們齊齊的向前邁步,大隊開始動了。

按照戰場上那些有經驗的軍將或者是老兵的觀察,王海這一隊人不會超過三千,可方才鼓聲初響,這一動的氣勢,很多時候萬人都是做不出來。

那一刹那,每一個在觀察的人都是心裏劇烈的一跳,多鐸更是一個激靈,他從遼西走廊那邊得到了他兄長多爾袞的急信,調他的兵馬去朝鮮,信上曾經有過囑托,目前兩白旗初掌大權,盡管形勢對多爾袞極為有利,可卻不能有什麽挫折或者失敗,這就會成為各旗攻擊的借口,損害攝政王的權威。

兩白旗當政,開始為了爭取各旗的支持,什麽事情又都是恢復到四大貝勒共同議政的時代,這才是穩定了這個所謂的攝政王執政的局面,可多爾袞也知道,想要讓自己的地位更穩固,甚至更進一步,就要按照皇太極留下的法子來,一步步的收權於中央,集權統治八旗,可如今,則是要避免一切有損兩白旗聲名威嚴的失敗。

看著對面如山移動的甲兵方陣,多鐸想不出來任何能夠在這個狹窄區域內擊退,他已經不奢求擊敗對方,這個狹窄區域,擊退都是很難。

鰲拜已經有些急了,平素裏多鐸的脾氣比他還要火爆,兩個人在街上遇見,往往就要拉開架勢開打,這已經是盛京的一景。

可今日間,這豫郡王多鐸怎麽就跟個娘們一樣,遲遲疑疑的不出聲呢,鰲拜眉毛都是擰了起來,剛要咆哮,就看見身邊的多鐸終於有了反應,多鐸下令的聲音不是往日間的飛揚,而是低沉幹澀:

“鰲拜,讓你我手下的蒙古騎兵湊三千人去纏住這些步卒,咱們後撤,在營後和他們打!!”

聽到這話的鰲拜終於是忍不住了,在那裏沉聲的喝道:

“豫郡王這是什麽布置,營盤還在那裏紮了一半,難道就要不管不顧的丟下營盤後撤,咱們八旗爺們可從沒有這樣的膽小……”

“再在那裏吆喝,我是一軍主將,你信不信我用大令砍了你的腦袋!!”

即便是鰲拜這樣的兇漢,也被多鐸此時有如野獸噬人的神情嚇了一跳,愛新覺羅家的子弟,在某些時候,就有這般的獸性顯露,這也是他們家族能統領後金的原由。

既然主將和副將達成了統一的意見,命令立刻是被下達了下去,蒙古的輕騎開始向著前面移動,那些修築軍營的士兵也是朝著後面退。

唯一讓多鐸不甘的就是那些大炮,下令撤退的時候正好在架設,想要撤走也是來不及,只好就那麽丟在那邊。

軍營才修築了面向城墻的部分,滿清的修築營盤和大明的規程差不多,挖溝修墻等等土方工程都是必須的。

這些沒有完成的墻和壕溝,還有那些殘缺的設施,都被這麽不管不顧的丟在這邊,也給滿清大軍的後撤造成了麻煩,不過這支大軍也是被城內那層出不窮的花樣給攪的心驚肉跳,能距離遠些,也不是什麽壞事。

大軍後撤幾百步,免不了又是一陣混亂,多鐸和鰲拜都是嚴令各級將佐約束,這才是很快的壓了下去。

這時候,漢城之中出來的步卒,已經是有一半走出了城墻外圍的防護區域,已經是等待了半天的蒙古輕騎,在他們參領的命令下也是緩緩的出動了。

工事區域,敵我雙方在那裏都無法自如的行動,趁著還沒有到外圍的開闊地帶,中路打擊,徹底的打亂這個陣型。

王海隔著面甲觀察那些呼嘯而來的輕騎,這些看似兇惡的騎兵實際上沒有什麽威脅,王海注意到的是,滿清的大隊人馬朝著後撤,似乎要在更開闊的地面上準備戰鬥。

一千六百人的長矛兵方陣,四百名的火銃兵,這次跟著王海出城的火銃兵有六百,蒙古輕騎方才已經是見識到了這些漢人火銃的厲害,沖到跟前,卻發現在擋在他們面前的是一景列陣完畢的火銃兵。

這時候,還是能夠轉向的,不過對於距離的預判還是有所誤差,第一排的火銃射擊就是掃下來幾十人。

輕騎的優勢就是行動自如,第一排的火銃射擊,就好像是朝著雞窩丟下了一塊石頭,立刻是全部的嚇飛嚇跑,這些輕騎也是一哄而散。王海手中本來直立的斧槍又是向前傾斜,他身後的方陣繼續向前移動。

排列在前面的火銃兵也是跟著散開,跟著大方陣緩緩的向前移動,王海看了一眼太陽的位置,此時的陽光照射在盔甲上,閃亮的盔甲對敵人沒什麽太大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在本隊人之間互相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