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三章 崇禎十七年初(第5/5頁)

索性是在當年戚繼光的故紙堆裏找出了計策,幾人有一車,車上放置著士兵們的衣甲和給養,紮營遇敵的時候,就把這些車首尾相連作為屏障,這種戰法,就是所謂的偏廂車,當年戚繼光為了對付草原上的蒙古人而想出來的計策。

只不過這些車輛卻都是手推車,要不然這麽大規模的兵馬,那裏有這麽多的畜力可以使用。

督師侯恂能糾集這麽多的人馬,不管是糧秣還是軍餉,都是個頗為驚人的數目,大明朝廷又是征發,責令陜西、山西和北直隸仍在朝廷控制的各個府縣,每丁繳納白銀二兩,這個政策又是讓許多百姓家破人亡。

可總算是拼湊出來了一支還算拿得出手的軍隊,大明朝廷就指望這支軍隊能擊敗流民軍隊,為大明掙回幾分氣運了。

在南京的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率領的幾萬南兵,看著是整個大明最安穩的一支部隊,可他遭受的壓力卻也是最大的。

兩淮總兵馬罡的大軍始終是保持著一個進攻的態勢,在江北揚州之地大造船只,看著隨時就要渡江的架勢,而在鳳陽府徐州一帶駐軍的徐州總兵陳六,則是在廬州府的巢湖大造舟船,看著則是順流而下的模樣。

這兩處兵馬足有七萬,而且都是強軍,盧九德、黃得功、劉良佐不管是應付那一路都是困難,更不用說在是兩邊同時的保持壓力。盧九德不斷的調動收縮放線,並且在浙江大肆征兵,可還是感覺到被兩頭巨獸窺伺,動彈不得。

崇禎十七年的正月下旬,大同北面的草原上,也是變得不穩定起來……

在崇禎十六年的臘月中,來自濟南城的命令就下到了張坤的手上,這個命令是膠州營的軍令中讓人很難理解的一件。

張坤領著一支先遣隊北上,擊殺向付義,奪得中屯衛大城,又是建立起了永平府最開始的屯田田莊,但卻被調到山西大同一代,去一支偏師效力,而且擔任的不是主將,這可不是什麽獎賞,而更像是一個處罰了。

不過張坤對這個命令卻沒有什麽方案的,聰明如他,反倒是能猜出來齊國公李孟的用意,也能看出來上面有心要擡舉他。

身在河北總兵張江的麾下,盡管是同族親戚可以互相照顧,可實際上卻也是很大的局限,畢竟親戚同族之間還要回避嫌疑,身在河北軍中,張坤提拔的機會反倒是會少,他之所以主動的去經營田莊,也有從武職轉為文職能更有空間前途的意思。

去往山西大同,他這邊也是不含糊,把手邊的東西簡單的和山東過來的屯田莊頭、書辦等專業人士交代一下,自己點了兩百名親兵一同前往,而且張坤所選的這些親兵都是精於火器的。

從永平府去往山西,看著其中重重艱難險阻,可有了真定府晉州柳家的幫忙,這一切都是容易無比。

化裝成一支商隊的張坤一行人在正月二十一到達了大同,按照大明的官職,張坤僅僅是守備和千總之間的職銜,可齊國公先期到達的命令卻給張坤一個很高的位置,大同總兵陳永福的副將。

目前大同在總兵陳永福控制下的部隊,有歐曼·加裏斯負責的一個步兵團兩千人,還會有朝廷任命的大同參將楊承祖率領的四千人,而張坤手中只有兩百人,從前在軍中的地位也未必高於魏力,這次卻被任命為副將,他這個副將,自然就是貨真價實的二把手了,好歹陳永福麾下也有一萬幾千的部隊,這副將的含金量可是當真不小。

團副守備張坤從河間府來到大同府,看這個任命,那裏是貶低,分明是高升了。

當初設置大同邊鎮的目的,就是為了防禦草原上的蒙古大軍,這個敵人一直到今天也是存在的——原來是韃靼蒙古的土默特部。

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是很大一股力量,派系林立,主要分為東蒙古和西蒙古,西蒙古大部分是一些蒙古化的突厥和其他民族的力量,而東蒙古則是察哈爾、科爾沁、土默特這些真正的蒙古部落。

而這些所謂的東蒙古部落,都是滿清的同盟或者是從屬,幾次入關和對大明作戰,都有大量的東蒙古部落騎兵參與。

就在崇禎十六年底開始,盡管滿清韃虜是采取收縮的大戰略,可臨近大同邊鎮的土默特蒙古,卻對大同和山西虎視眈眈。

要知道,賣到鹽鐵價格在三個月內突然暴漲了十幾倍,換誰也是支持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