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二章 得益者 去永平(第4/4頁)

盡管李孟對這個現象沒有表態,可在孫傳庭和袁文宏那邊,對這個可是卡的很嚴,如果在同一團中,有兩名張江的族人做軍官,那肯定要調開,同一從屬下,如果有擢升軍功的事情,一般都是要打回復審,並且從嚴的考核。

公孫先生和袁先生幾次和大帥諫言,說是山東之軍隊,乃是大帥一人之軍隊,切莫被外姓人把持,大帥對此笑著回應,山東之地,唯才是舉,舉賢不避親,要是他們家人有本事,全部當軍將又能如何。

這個事情細節如何不可知,甚至真假都不可知,但這個在極小範圍內的傳聞,卻傳到了河北總兵張江的耳中。

對於身在高位來說的張江,這個消息能傳到他耳中,本身也就說明了些什麽,張江所能做的也就是更加嚴格的要求,每一個經自己手提拔起來的同族軍將都是完全靠得住,都是優秀的人。

這次領隊的張坤是張江這一族中除卻張江之外,地位最高的軍將,自然也是表現的頗為優秀,有被提拔到這個地位的資格。

張坤今年二十八歲,他原來是兗州軍中的一名把總,山東兵馬在河南的歷次大小戰鬥他都是參加過,一路積功提拔,在兗州軍的時候已經是做到了營千總,這次組建河北軍,需要一批骨幹充實,他也是被選中北上。

山東的各級軍官,甚至包括主帥李孟,都是在訓練和演習中被曬得黝黑,偏偏這張坤卻是白白凈凈的摸樣,人送外號“張秀才”。

雖然有個秀才的外號,可這位張坤肚子裏的墨水實在是有限,倒是認識幾個字,不過都是進入膠州營之後學會的。

此人平日的作風完全是標準的丘八老粗摸樣,而且在作戰的時候極為的亡命,膠州營的戰術體系要求的是嚴格的戰場紀律和戰術執行,但身為營千總的張坤在幾次的戰鬥中都是打的發了性,和所率領的部隊經常是脫節。按說這樣的人應該是被嚴懲,不過張坤參加的戰鬥往往都是勝利了,而且這勝利的原因還和他的猛沖有一定的關系,按照馬罡的話說,如果這張坤能守規矩的話,現如今也應該是一方大將。

可每次這過錯和軍功折抵,總是沒有太多的獎賞升遷,所以在營改團的改編之中,以他的功勞,卻只是得了個團副守備的職位。

但因為他的這種作風,倒也是帶出來了一支敢沖敢打的營頭,主帥選擇攻堅沖鋒的部隊,往往會選擇“張秀才”。

永平府的先期準備勘測,既然已經有了馬匪的傳聞,又有幾萬薊鎮的兵馬屯駐其中,那裏又有充滿敵視的本地的豪強,可以說是充滿了殺機和危險的地方,順天府的東南部分橫在其中,援軍也不會短時間內到達。

河北軍都是在組建之中,這次的行動不可能派出太多的人來,派誰去執行這種可能送命的任務,身為主將的河北總兵張江手中最佳的人選,就是自己的遠房堂弟——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