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八章 接泰山 笑最後(第5/5頁)

對於海貿來說,這三成的利潤並不算高,可要想到這銅料的生意進出的絕對數額巨大,三成的利潤也是相當大的一個數目,周繼海已經可以說是陡然而富,並且是前程遠大,山東的商人不少,依靠港口做海貿生意的人也是不少,這次和周繼海一起去往日本碰運氣的富貴子弟也不少。

但是能發現這商機的人卻只有周繼海一個,而且這個銅料的生意正好是補充上了膠州營急需的缺口,這真是需要平日裏的觀察和敏銳的判斷,頭腦也是清醒的,對這樣的人才,靈山商行真是急需。

用比較粗俗的話講,周繼海這一鋪賭對了,李孟聽完寧乾貴的介紹,當下作出了決定,對日的生意可以暫時由這個周繼海負責,銅料進出,可以讓他有兩成左右的份子,膠州營從來不讓人白跑腿。

周繼海一舉成為靈山商行十五名高級掌櫃之一,周家幾乎是沒有什麽遲疑,立刻是把周繼海當作了族長的繼承人,族中的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還放出話來,若是周繼海願意,族長的位置也是他的。

發財反倒是小事,能綁在齊國公的戰車上,這才是大功勞!

只不過這當日間收取周繼海高額運費的船頭卻是吃了虧,他也沒有想到這位在日本被笑成事傻子的小夥子,回到膠州之後就是一步登天。在靈山私港那邊下了船,看周繼海的這般境遇,再聽到二當家已經在濟南被冷遇了幾個月可還是上下活動,這位船頭頓時是覺得害怕。

如今鄭家這樣求山東,周繼海這等山東的官商卻被自己狠狠的敲了一筆,要是讓當家的知道,那個下場實在是太慘了。

鄭家是海盜出身,對內部的懲戒一向是血腥殘酷,被嚇壞了的這位船頭當即是把賺來的銀子要給周繼海送回去,周繼海這次已經是發的厲害,自然不稀罕他的這點銀兩,何況的確是用船給運輸了,這錢也花到了實處,所以壓根不收回,把這名船頭嚇的愈發厲害,又跟自己船隊的人借了一筆銀子,又給周繼海送去,這要是收下來,周繼海這一趟但是這運費上就賺回來幾百兩。

莫名其妙的周繼海和這名船頭互相推拒,如果不是興高采烈的寧乾貴帶著他一同前往濟南,恐怕這糾纏還要持續下去。

同去的那些山東商人子弟也是後悔不叠,因為山東和日本來回都是要乘坐鄭家的船只,不少人都是和周繼海一同回來的。

有的人買的漆器,有的人買的刀劍,還有聰明人用帶去的銀兩兌換回來不少金子,不過這一項上德川幕府上有限制,所以只能小發一筆,所有人帶著的貨物看著都要比周繼海壓在艙底的銅料要利潤高許多。

這些人都在等著看周繼海的笑話,這一船銅料就算是回去鑄成銅錢,折算上匠坊匠人這些花銷,也不過是一倍的利潤,可問題的關鍵是大明嚴禁私人鑄錢,山東更是嚴刑酷法的查禁。

而且金屬鍛打鑄造的師傅差不多全部集中在兵器制造局,大家都知道,這一趟周繼海差不多把他一房的銀子都丟進去了,根本沒有余錢來招募匠人、建造工坊,前提是不想掉腦袋,總不成這些銅用來鑄造銅器發賣吧。

不是每個人都能觀察到市面上的銅錢價值高昂是因為兵器制造局對銅料的大量需要產生的。

不是每個人都有決心用這麽大筆的金銀購置銅料,準備就算白送也要給膠州營兵器制造局,這種下注的豪氣。

周繼海觀察到了,周繼海敢於那近兩萬兩銀子去博一下,現在他成功了,這一趟去倭國,最粗重的一批貨物卻取得了最大的利益,想要看這周繼海破產笑話的人都是傻眼了,現在知道這銅料大利也是晚了。

誰都知道下一趟肯定是靈山商行帶著大筆的金銀去往日本,那時候,除卻周繼海之外,他們那該能賺到一點便宜。

周繼海笑到了最後,果然是笑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