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章 元帥府 開封城(第4/6頁)

等到恢復過來的時候,卻發現李孟用頗為好奇的眼神在看著他,不由得有些尷尬,清了清嗓子,卻想到了一件其他的事情,正好在這次提起,順便用來轉移下話題,孫傳庭略微平靜了下心情,開口說道:

“國公大人,自從舍棄鎮東將軍的名號不用,改用齊國公名義發號施令以來,下官覺得其中有隱患啊!”

在河間府和永平府建立一條穩固的後勤線,最後的目的是進入遼東滅掉滿清,這個計劃的確是有些驚世駭俗,目前膠州營上下的想法還是在山海關或者是遼鎮一帶建立一條防線,打痛韃子,讓其不敢進犯,畢竟滅國滅族太過激進,很少有人能接受的了這個想法,李孟也不願意繼續深談,而且孫傳庭的這番話也是引起了他的興趣。

“孫先生請詳談,本公洗耳恭聽。”

“齊國公府只是一勛貴府邸,雖然有山東以前的一套班底,但是職能近文不近武,各職司領的都是庶政,沒有什麽專為軍國急務準備的人力準備。太平時節尚好,若真是大軍動員,倉促間改變,那就是四處抽調人員,而且沒有一定之規,肯定會耽誤要事,而且庶務也會被打亂,還會造成大量的慌張。現在軍務越來越重,以前我們還只是立足在山東之類,運轉還算元轉,以後大軍遠征,事物千頭萬緒,不可不慎。下官覺得起碼應當恢復將軍幕府,設置領軍中樞,事權明確,各有所司,而不是如今這種以一勛職領大軍,臨戰之時,方方面面都找不到統屬。”

李孟邊聽邊點頭,末了贊許的說道:

“若沒有孫先生,膠州營此時怕還是有許多不規範的細處,可如今卻是事事完備,先生居功甚偉啊!”

方才的滅國之言,讓孫傳庭心情激蕩,李孟的這番誇獎實際上已經把他當作宰輔來稱贊,孫傳庭再怎麽穩重,還是站起來恭謹的道了聲謝。

“孫先生或許聽人說過,本公這幾年閑暇時分都是讓人讀史來聽,從史書中獲取些經驗建議,這齊國公府大部分體制仿照的是宋時樞密院的格式,各處的官吏長隨都是文官,但戰時卻是準備仿照金制,直接建立元帥府,老營則為元帥直轄大營,老營軍需處與靈山商行合為大軍軍需,親兵營各級官佐為元帥府屬官,孫先生為長史,袁文宏為主簿,周揚為記室,戰時體制,帥府旦夕可立,孫先生倒也不必擔心誤事。”

孫傳庭聽完之後,沉思片刻,臉色卻更加的慎重,開口說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公府諸官安坐濟南府,籌劃軍機,提調糧秣,轉運大軍,都可曰能。然大帥若大軍出於千裏之外,晝夜輾轉,臥冰宿草,隨侍官佐可能操持軍紀要務?出外作戰,軍伍之中,所需皆是體壯能員,大帥府中這些山東士子可能勝任嗎?這與在濟南坐鎮,安享太平可是大不同啊!?”

看來這個問題孫傳庭想過很久,問得也是鄭重其事,畢竟孫傳庭當日間率領秦軍幾省奔襲,追擊流民軍隊,對這一套體制頗為的清楚。

面對這些直接的問題,李孟沒什麽遲疑,他也是早有腹案,開口說道:

“孫先生,你可記得本公每日間出城巡視,身邊總是幕僚、親兵隨行,人馬喧嚷,曾有老儒諫言,說是本公萬事節儉,卻在這出遊之事上太過煊赫,本帥雖然對那老儒嘉獎,卻依然故我的事情?”

孫傳庭點點頭,李孟臉上露出笑容,又是解釋說道:

“那隨行之人,就是我元帥府的幕僚隨員,戰時體制,他們每日演練,若是跟不上學不會的,早就是被淘汰出去,補上新人,孫先生,你看如何?”

聽到李孟說完,孫傳庭長呼了一口氣,頗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覺,搖搖頭有些感慨的說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能有今天的局面,怎麽能是偶然,國公的平日舉動早就是做好了籌備,細想想這些布置,倒是和藏兵於民的策略很有些相通的地方,平日間各處自行運轉,戰時卻並攏在一起,下官總算明白,靈山商行設在濟南城的第二總號所為何用了。”

兩人對視一眼,一起笑了起來。

先前說過,在山東的各個大機構之中,只有靈山商行的總號不在濟南,而是設立在濟寧州,偏偏在濟南城還有個畫蛇添足的第二總號,濟南城的第二總號並不接民間的生意,而只和膠州營軍需處和兵器制造局打交道,濟南城的民間買賣,還有個靈山商行的濟南分號主理,這設置頗為奇怪,到現在孫傳庭才是醒悟,而山東內部,類似這樣的行動和布置當真是不少,看來都是有深意在其中,孫傳庭不由得感嘆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