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大火並 又得子

自成善攻,汝才善戰,兩人合一,則天下無敵。

這是時人對李自成和羅汝才的評價,闖王李自成善於攻城,而曹操羅汝才精通野戰,兩人的優點結合起來,的確是縱橫無敵。

當然,在沒有李孟參與的歷史上,的確是如此的,就算是這個時空,李自成和羅汝才合兵一處之後,也僅僅在渦水那邊輸給了李孟的山東兵馬而已。

這樣的組合的確是無敵的,但李自成為闖王,羅汝才為曹操,在當年的河南八大營之中,兩人就是相提並論,而沒有什麽從屬高低,當初滎陽大會,曹操可就是響當當的十三家之一,和老闖王高迎祥平起平坐,李自成可只是一個闖將而已。軍隊之中最忌諱的就是軍令不由一處出,而在流民聯軍之中,大的方向戰略,都要雙方的商議才能決定,總讓人感覺頗為的別扭。

闖軍到如今已經是八十余萬的龐然大物,而曹操軍現在才不過是十幾萬,但這十幾萬兵馬質量卻非常的高。

曹操羅汝才的部隊善於野戰,就是因為在他的部隊中有大量的山陜邊兵,最開始的時候可能是打敗了之後被收攏在軍中,後來則是因為羅汝才的部隊之中山陜邊兵的成分較高,後來的大明邊兵也是紛紛投靠。

李自成的骨幹兵馬幾次被打散,後來是十八騎重新扯起的隊伍,他的主力部隊對大明的那些老兵依賴很大,那些流民想要訓練成進退有據,勇猛敢戰的士兵可需要很多很多的時間,現在根本沒有時間去訓練,大家都是把擊潰的明軍降兵招入自己的部下,稍加整訓之後就投入使用。

說起來也是個笑話,大明的官兵不管是跟韃虜作戰還是跟流民作戰,基本上沒有什麽勝利,一觸及潰的戰鬥極多。

但被闖營招納之後,立刻變得勇猛敢戰,恢復了許多當年邊兵時候風範,至於投降滿清的那些漢奸,更是了得,原本稀松無用的兵馬,居然是縱橫大明,所向無敵,也不知道那根豬尾巴是不是有力量加成、提升狂暴的神奇作用。

不過實際的情況是,大明軍隊有如盜匪,全無規矩,士兵們打仗的時候沒有什麽指揮,亂哄哄的前突後退,一看當官的先跑,自家也沒有什麽勇氣戰意了。

而流民軍隊對這些士兵的管理還是有規矩的,完全是按照軍法條例,而且盡可能的讓他們吃飽肚子,不會餓著作戰。至於滿清韃虜,在這個時代,滿清韃虜有最完備的軍功升遷系統,還有最殘酷的軍法,自然是激起戰意。

現在的問題,誰吸收的邊兵數量多,誰就的戰鬥力也就越強,但大部分投入流民大軍的邊兵都是被羅汝才收納,導致羅汝才兵少,卻越來越強,而李自成兵多,卻始終沒有什麽實力的增長。

羅汝才和李自成又是並列,雙方一個大元帥,一個大將軍,互相不能命令統屬,這矛盾自然也就冒出來了。

僅僅這些還不算,眼見著流民大軍的聲勢一天天的漲上去,地盤越來越多,原本勢不兩立的大明高官也是紛紛的投靠,還真是有天下之份!有天下份,可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誰來當皇帝,那這個人的下屬也就跟著水漲船高,雞犬升天,要是別人當了皇帝,那這好處可就小太多了。

李自成手下有牛金星、宋獻策等謀士文官,劉宗敏、田見秀、劉芳亮等大將,羅汝才手下也有玄珪作為謀士,十三太保作為武將,更有楊承祖號稱是聯軍武勇之冠,雙方都有自己的文武班子,這些文武也不願意另一方得了好處,平素裏也是暗自謀劃,勸說自家的主公不要相信對方。

這是權力膨脹到某種程度之後,聯合體必然會產生的矛盾,解決的手段或者是聯合體分裂,或者是一方吞並另外一方。

雙方彼此敵視提防,各種各樣的舊怨自然就產生了……

朱仙鎮大戰之後,流民聯軍去圍攻開封,當日間河南巡撫李仙風派死士帶著書信去往流民大營,本來是寫給羅汝才的,卻故意讓李自成的部下抓到,調撥雙方的關系,事實上這個離間很成功。

當夜,李自成的部隊就和羅汝才的部隊相隔對峙,差點就要火並,如果不是李自成考慮山東大敵窺伺在側,恐怕當日間就要開始開打了。

實際上,這封信也不過是個導火索而已,在這之前,闖王李自成為了修人望,圖謀大事,待人親切,生活清苦,尊敬讀書人,而羅汝才則是報著過一天少一天,老子賺到了的想法,驕奢淫欲,縱情享受。

想要享受就需要大批的金銀女子,流民軍隊想要有這些,就必須要大肆的搶掠民家富戶,而闖王李自成一直是對部下的軍紀約束極嚴,想依靠這樣來贏得民心,這政策上的巨大差距,自然會彼此有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