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 海外橫財 憑水飛躍(第3/7頁)

他這一刻,也忘記了換錢的目的是什麽了,他猛的打開錢袋,抓出一把銅錢來,那黃澄澄的銅錢,仿佛把他的眼睛都晃花了。

周繼海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又緩緩的吸回來,讓自己保持鎮靜,不在這日本的街道上大喊出來,因為他知道,自己發財了,從未想到的大財……

對於山東來說,最繁忙的地方並不是巡撫衙門,總兵幕府,也不是軍營市場,而是在萊蕪的兵器制造局,膠州營縱橫天下,依仗的一套完備並且正常運轉的訓練系統,再就是兵器精良,裝備先進。

這個先進倒是沒有領先時代,可膠州營兵器制造局制造出來的火銃,就是可以按照理論上的射程發射,很少出現炸膛、啞火等故障的現象,這一點上比起大明朝的工部產品,那是天地之別。並且是按照歐洲的大口徑重型滑膛槍樣式制造,威力巨大,一槍就能撂倒壯馬,棉甲之類也跟紙糊的差不多,殺傷力和穩定自然不是大明的那種垃圾貨色能比,至於關外的那些火器制造,盡管比大明的好歹質量穩定些,但是畢竟技術粗糙,只有靠拼命加鐵來換取安全性,建州的鳥銃之類,殺傷力在膠州營的火銃面前,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還有膠州營騎兵的鎧甲,普通步卒的長矛和刀劍,即便是這些普通的武器,兵器制造局也是嚴格控制,精工打造,鎧甲的甲片不用火加熱,而是硬砧冷錘,硬生生的從小鐵塊打出來的,比起其他勢力那些用火燒軟,隨便幾錘就砸出來的鎧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多大差距了。

拿著可以信任的武器,穿著可以信任的鎧甲,加上良好夥食和長期體能訓練帶來的充足的體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斷反復機械性操練得出的熟練的戰技,還有堅實的陣型以及對於身邊戰友的信任,膠州營當然有戰勝的本錢。

在兵器制造局的那些沒有技術,單純出力的青壯粗工,都是在各處挑揀出來的身家清白,對山東忠心耿耿,又是體力強壯,頭腦清晰地一等一等的好小夥,甚至標準比征兵還高些,他們拿到的工錢是相當於老營兵軍餉的五成。

進了制造局,每天晚上還有各種各樣的夜校,裏面有一種氛圍,就是學習,每個人都拼了命得似的,像海綿一樣,吸收著養分。而只要稍微學到點技術,能去制造工序中幫忙的學徒,已經能拿到比老營兵軍餉多兩成的報酬。

而那些可以被稱作是工匠的師傅,他們的種種待遇加起來,差不多是老營兵足額軍餉的五倍。

在兵器制造局之中,學徒這個層級的人數最多,工匠的人數最少,畢竟這種大的手工匠坊,制造精良的兵器,對技術的要求更高,很多在地方上能獨立開店的鐵匠,被招攬來之後也只能是當個學徒。

至於這工匠,則是可以獨立指揮一個制造組,一道工序生產的能人,學徒和那些粗工勞力們都是歸他們指揮。

沒錯,在膠州營的兵器制造局之中,青壯粗工、學徒、工匠,這不是俗稱,而是和軍隊中千總、把總、小隊之間的職位名稱。這種層級的分別,每個層級待遇的差距,就是激勵這些人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生產技能,不斷的更進一步。

兵器制造局的最基本生產單位就是制造組,制造組的頭目是工匠,下面是學徒輔助,然偶粗工勞力。

工匠的合議可以決定粗工成為學徒,而郭棟、孫和鬥、丁旭三人,最近還加了一名司考仁,他們幾人決定學徒是否升遷為工匠。

實際上,這些工匠、學徒、青壯粗工們能拿到的報酬比額定的還要多,因為他們幾乎是三班倒的在運作生產,太過疲累,郭棟和孫和鬥采用的方式就是提高報酬。

本來兵器制造局的生產是沒白沒黑的做,直到完成生產計劃為止,但隨即就發現,在這種疲勞生產之中,次品率大大的提高,返修返工,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只能是通過三班倒的這種方式讓工人們以最飽滿的狀態工作,並且讓生產不會間斷。

上面說的那些不過是經濟上的收入,兵器制造局裏面成員的待遇等同於膠州營的軍人,都要受到地方上的種種優待照顧,一人做工,家人都能有個不錯的生活。

可這麽好的待遇,這麽高的地位,在萊蕪的兵器制造局始終是面臨著人力不足的狀況,在山東和其他處的青壯眼中,做工收入再高,也不如當兵有前途,能穿著山東的粗布軍服,手中拿著長矛,這才是光榮無比,這才是好漢。而且在現實中,因為匠戶類似農奴的處境,很多人的觀念一時半會之間根本轉不過來,都覺得這是個下賤的工作,不願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