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必滅韃虜 南北屯田(第3/7頁)

崇禎皇帝勉強能夠接受這個說法,這才是捂著臉下了旨意,此事過後,兵部侍郎魏樂泉卻遞上了辭呈,理由是,他出面和地方上的武夫軍將商議了這樣的協定,已經是對不起大明,對不起朝廷了。

若不是家中還有老父母,本來應該一死報答朝廷,魏樂泉說話說的漂亮,崇禎皇帝看他也是不順眼之極,索性是準了。

前任兵部侍郎魏樂泉當日辭官,第二日婉拒了朝中相好大臣給他預備的餞行宴席,簡單收拾了一下,帶著家人急忙離開了京城。

離開京師之後,乘坐運河的船只一路南下,不敢停留,倒不是他和某處有勾結,而是擔心喜怒無常的崇禎皇帝突然發作,再把他問罪下獄,到時候可就是叫天不應,倒黴透頂了。

這旨意一發出來,當即是天下震動,大家都被範圍如此大的鎮守地方和齊國公的高位所震驚了,就算是十足十的大功忠臣,有這樣的封賞也必須要推辭,因為這已經是一種逾越大不敬了,可那鎮東將軍李孟毫不客氣的接受。

按照往常的規矩,李孟這樣的態度,天下的文人士子,肯定要口誅筆伐,說這李孟野心勃勃,大逆不道。

但這旨意下達之後,朝臣們所希望的那種輿論攻勢並沒有出現,反倒略懂些形勢的人都是在驚駭的觀望,這天是不是要變了。

自從崇禎皇帝登基,天下大災連綿,流賊蜂起,以往一直是被擋在關外的韃虜也開始興兵入關,這局面不管怎麽看,都像是末世的氣象,當然,這話僅僅是眾人心中偶爾想起,卻不敢明說的。

既然是末世景象,那無非是朝代更替,或者是蠻族入侵,看天下間這局勢,最有可能更替的,也就是目前在湖廣河南的闖王李自成,已經有巡按這等清貴士人投靠了,這無疑是說明一種問題。

而關外的韃虜盡管強悍,但目前也就是在北直隸和山西等地肆虐,並沒有深入的可能,瓦剌,韃靼那些蒙古部落也曾經到這些位置,大明也沒有什麽影響,可見這關外韃虜也就是疥癬之疾,沒什麽關礙。

正當天下人把目光集中在闖王李自成身上的時候,在山東的總兵李孟卻突然間出現在眾人的面前,有這麽強勁的實力,朝廷給他這般的高位,並且封賞如此逾矩,這李孟又是如此坦然的接受。

眾人都是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味,不管從那個角度來說,這都不是正常的封賞,李孟的號不推辭,坦然接受,更是讓人想的更多。

相比於驛卒出身的闖王李自成,李孟的出身盡管是販私鹽的軍戶,可畢竟是朝廷的超品大將,地位崇高,也是大明這個體系之中的傑出人物,無論如何也是更容易讓人接受。

對這件事的評價,在杭州講學的前右都禦史劉宗周有個很精辟的論斷,劉宗周在講學的時候,有來自江西的生員問起,劉宗周沒有直接回答,反倒是笑著說道:

“前日去茶肆閑坐,聽那說評話的講三國,說到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然後封魏王,然後加九錫,準有百官,端得是精彩!”

這話說的實在是直白,眾人當然是明白,各個臉上變色,不敢多言,還有另外的怪現象,天下人不罵李孟,不罵皇帝,卻大罵朝中的眾臣,說他們昏庸,說他們禍國殃民。

這旨意下來之後,本來就有舉人功名的方家老二方應仁,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被授予了揚州府同知的身份。

揚州府也是天下數得著的大府,做到這同知的位置上不光是銀子要用的足,而且在朝中要有相當身份的大臣撐腰才能坐上,方應仁的功名不過是層保護傘,也不指望用這個做官的,能經營這麽大的家業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方家老三方應孝本來是在海州的鹽政司中做個七品的典史,已經是手眼通天,方家人也已經是滿足,不想要求太高。

而這方家老三在家中時常拿出架子來,顯出他這個官吏和商人的不同,方家老二方應仁盡管已經是方家的家主,可卻受了不少氣。

這次突然有了個揚州府同知的銜頭,真是陡然而貴,先不說揚州府那些鹽商富豪的主動巴結,一向是自傲自大的方家老三都急忙忙的跑回來道賀,著實是讓這個方家老二又揚眉吐氣了一次。

南直隸江北的文官們凜然而驚,方應仁被授予揚州府同知的銜頭,這完全是不符合慣例的安排,彼此溝通之後,就知道這是齊國公李孟的態度,很多不明朗的東西,在這一次任命中出現在眾人的面前。

難倒朝廷授予這李孟齊國公、提督各處軍務的爵位官銜,他還能管各處文官的任免,這也太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