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章 我是一個傭兵(第3/4頁)

聽到這番話,李孟頓時是動容,戰場之上,方陣若出現人員傷亡,那就是出現了缺口,步兵方陣如果是出現了缺口,很容易被對手抓住這個缺口猛攻導致崩潰,必須要重新排列,而且在戰場上,每一營的士兵有多少是披甲的,這些披甲的往往是要被布置在前列,披甲士兵構成第一排,構成方陣,這也是需要計算。

營千總們的數學能力並不是那麽好,何況這平方和平方根在現代也都是需要相應的文字資料來實現,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那有時間去運算。

而今膠州營在戰場上,因為戰鬥力的差別和武器的優勢,一般都是用方隊的正面來面對敵人,長矛方陣也是長方形的,但要是面對真正的強軍,方陣肯定會有四面受敵的情況,始終保持方陣的狀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根手杖或者說這根手杖提供的思路,對膠州營太有益處了。

李孟擡起頭剛要誇獎這神甫幾句,看見這費德勒神甫表情好像是在苦苦思索,李孟望過來的時候他正好是回過味來,開口說道:

“大帥,這手杖的長度,是隊伍在行軍和列陣的時候橫排和橫排之間的距離,指揮官就是拿著這個手杖來測量這距離,隨時調整。”

費德勒神甫的官話說的字正腔圓,寧乾貴倒是聽不出什麽來,可孫傳庭以及身後的那些親兵都是悚然動容。李孟還沒有開口,孫傳庭先感慨道:

“想到這西洋番外之地,於這征戰之道居然有這麽多的研究,想想我大明,莫非真是不如了?”

從那神甫的話,孫傳庭也能聽出來,他一直不太了解的膠州營的軍制和軍陣很有可能就是脫胎於西洋的體制,看看如今大明的軍隊,再看看對方,確實是讓人感慨。

軍事史上,戚繼光訓練和歐洲的步兵方陣,被稱為是古典軍國主義的復興,只是戚繼光之後,大明帝國或者說是東方最後的軍事輝煌就是萬歷皇帝的三大征,接下來就是無休無止的衰退。

而西方則是不斷的向前發展,從瑞士的冷兵器步兵方陣,到西班牙和法國的火器與長矛結合的方陣,然後是火繩槍、燧發槍、火炮純粹火器的戰術,然後……領先了世界幾千年的華夏帝國就這麽被拋在了後面,直到今天還是在不斷的追趕。

在這個時代,差距雖然不明顯,但的的確確已經是被拉開,西方漸漸的領先了,剛才還很是鄙視的番鬼的孫傳庭當然不知道這些,事實上李孟也不了解,但從那些仿制西洋的火炮,從火銃,到這根火銃所體現出來的戰場理念,大明如今,的確是落後了。

“等今天事了,請費師傅寫個具體說明的文字,要是方便就叫費師傅一起去,給兵器制造局的孫主事觀看,讓他們盡快按照咱們山東的需要造出來,要快。”

如果自己的營千總手中有這樣的手杖,那麽效率會提高許多,在戰場上,快一絲的反應或許就是勝利。

李孟頗為正式的喊過來一名親兵吩咐了,然後笑著對那費德勒神甫說道:

“費師傅,就算你一個人也沒有招募回來,有這根手杖也是有功,咱們稍後論功行賞,來吧,把你招募來的那些人叫進來看看。”

為了安全考慮,這些人是不能進入內堂的,李孟在手下簇擁下,走到門前,去看看曾經被他寄予很大希望的洋人們。

這個時代的歐洲人並不是在現代時候李孟看到的那些人,他們的身高和大明的平民差不多,健壯程度也是如此。

有幾個人明顯是營養不良的剛剛恢復過來的模樣,看來是在膠州營的這些日子吃喝不錯,慢慢恢復。

一看到李孟出來,費德勒神甫連忙的開口:

“這就是此地的掌管者,尊貴的元帥李大人,快些行禮!!”

這句話說完,在場上這些人都是跪在地上磕頭問安,用或者熟練或者生硬古怪的漢語給李孟問好。

看這些“歪瓜裂棗”,李孟忍不住苦笑,看這些人沒有什麽出奇特別的地方,邊上的孫傳庭暗自皺眉,不過隱藏在面具下面,無人看到。

“你會做什麽?”

“將軍,小人是個鐵匠。”

“哦?那你會打造什麽兵器,可會造炮造槍?”

“……那個……小人從前在佛朗機鄉下是打造農具的,後來賭博欠債去當了水手,來到大明後船沉了,一直在岸上給人打零工。”

這是問的第一個人,看著四十多歲年紀了,倒是個西班牙人,不過在澳門的時間可能是很久了,大明南方口音的官話倒是精熟,可這有什麽用,李孟回頭跟袁文宏說道:

“這人派到兵器制造局去,當個鐵匠,要是能有什麽新技術或者是大的改進,再變動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