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章 風起微瀾(第5/5頁)

河南、湖廣一帶的情勢緊急,以及徐州駐軍的不那麽重要,讓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鎮守太監和南京守備三人開始朝著危急的地方調撥徐州的兵馬,現在留在徐州城以及周圍駐防的只是一個殘破的衛——碭山衛。

這個衛在海州和楊四那夥海盜作戰的時候,遭受的損失最大,因為南直隸江北的兵力一直是頗為緊張,所以沒有得到補充,調兵的時候,諸位大佬們也不願意動這個不太有戰鬥力的衛。

徐州僅剩下這一支兵馬,不到兩千人的隊伍,行事卻有些無法無天起來,徐州的州縣衙門,上報這碭山衛擾民的官方文報可是如同雪片一般,不過按照大明的老規矩,都是壓下來不予理會。

方家這次的告狀,真可以說是人證和物證齊全,看這些證據,那真是鐵證如山,想抵賴都抵賴不了。

每年每月都是常例的銀錢孝敬可不是白花的,地方官府報上來,南京的官員都是推諉不理,但方家報上來,大家馬上是慎重起來,要合議給個答復。

南京城內的兵部官員也有私下裏去問方家,說是這件事就這麽算了,那碭山衛就算是拼命販賣私鹽,也趕不上你方家進賬的毫毛,何必去計較什麽呢?

誰想到方家這次卻咬緊了牙不松口,說是要是這南直隸的軍兵都賣起私鹽來,我們方家還有什麽活路嗎,必須要抓這個典型治罪,給別人一個顏色看看。

私下去問的那個官員也是拿過方家好處的,而且還是那種拿的不少關系親密的,聽恩主這邊把話說的這麽斬釘截鐵,也就不好繼續勸告了。

但南京官員的合議也拿不出什麽章程來,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是在湖廣和鳳陽那邊呆過的,知道鳳陽、安慶一帶的兵馬不能擅動,同樣的,南京的兵馬也不能放出去,算計下來,南直隸周圍已經是無兵可用了。

那不足兩千的碭山衛士卒在徐州,琢磨半天居然沒有奈何,派個文官過去督辦這件事情大家是不敢想的,眼下這些大頭兵,逼得急了可就要嘩變的,到最後朝廷對嘩變的軍兵無可奈何,還要追究這督辦的文官罪過。

官場上的訣竅就是誰也不願意發表意見,免得承擔責任,那邊方家催促的緊,這邊大家又都在僵持著,局面一時間尷尬……

這時候,仗義執言的南京兵部侍郎吳嘉衛又是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