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〇章 官賊使者 因緣巧合(第5/6頁)

對於李孟的命令,盡管馬罡有些不理解,可還是一絲不苟的執行了,李孟在膠州營之中,通過歷次的事件和戰鬥,已經是建立起了一種權威,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聽李孟的,不會有錯”,膠州營的武官文臣,普通士卒,人人都是這麽想,因為自從膠州營建立以來,這個道理每次都被證明。

馬罡告辭之後,袁文宏把記錄的幾件事情給李孟過目,字寫的有些歪歪扭扭,但這不是才子的能力不行,而是從左到右橫著書寫確實是不習慣,這也算是李孟的一點小小特權,還是這樣閱讀舒服一點。

袁文宏這邊記錄的東西並不是剛剛談論的那些,除卻那些必須親自稟報的機要之事,各個軍營和部門相應文書報告,都是由袁文宏這邊整理,然後做出目錄摘要,交給李孟,這樣可以效率更高些。

也有親兵一直是在頻繁的稟報,在趙能的軍營之中,開封府的推官黃澎和趙能的談話,基本上一句不落的都是傳了過來,李孟也是有些好笑,明明自己放心讓趙能去談,誰想到趙能卻一定要這樣。以示對李孟這邊沒有什麽秘密。

“大帥,人到了。”

外面一聲通傳,李孟嘴角掛上一絲笑意,看來這事情都是按照自己謀劃在進行,當即揚聲的說道:

“請進來!”

盡管外面的親兵不知道著客人到底是誰,但李孟用上了“請”字,這很是難得,外面的親衛的姿態也是客氣幾分,伸手做了個姿勢,開口道:

“大帥有令,先生請進!”

李孟一看見進來的這名闖軍的使者,禁不住一愣,驚嘆的笑著說道:

“當真是英雄少年,這種年紀能有如此的膽氣,也真是難得了,快進來,快進來。”

李孟也就是三十左右的年紀,不過為人處事卻老氣橫秋,看著對方的使者年輕,直接就這麽說了出來,要是不知道的,單單聽這個年紀,還以為是五十歲向上的老者,當然,這也和他兩世記憶的疊加有關。

外面雖然是天氣晴朗,可這軍帳之內卻還是用幾個燈籠照明,倒也頗為的明亮,李孟含笑打量著軍帳門口闖軍使者,看著年輕人身穿灰布的長衫,一幅讀書人的打扮,看著也頗為的英挺。

不過這年輕人看著卻有些激動和緊張,李孟心中暗笑,心想這使者還是有些年輕,還是有些畏懼。

端坐在那裏,李孟笑著說道:

“不用怕,這邊也不是龍潭虎穴,進來些就是……”

那闖營派來的使者說話也是有些結巴,上前幾步,先是躬身做了一個大揖,這禮行的幅度未免太大了些,看著倒和磕頭有些差不多,在上首的李孟卻皺起了眉頭,按說現在的闖營正是蒸蒸日上的勢頭。

郝搖旗那邊也是偏師而已,就算是大敗卻沒有傷到元氣,而且開封城下還囤積著幾萬兵馬,勝負遠未可知。

山東兵馬給對方壓力,卻沒有把對方壓垮,雙方保持著這種類似均衡的態勢,這樣才有談的必要,雙方才能討價還價。

要不然何必幾千騎兵追而不殺,把郝搖旗的大軍只是硬生生的逼退了幾十裏而已,卻沒有徹底的摧毀。

可派來的這使者態度太低,事事依從的話,卻也不好,這樣提出來的條件,對方根本不會相信這邊的真情實意,約定之類的東西更是無從談起。

李孟坐在上首搖搖頭,卻又聽到這闖營的使者在下面說道:

“學生參見大帥,學生這邊有些要緊事情要稟報大帥,事關機密,還請大帥屏退左右。”

聽著對方的話語,李孟卻愈發覺得無趣,闖營怎麽選了這麽個人來當使者,完全是個書呆子的模樣。

邊上站著的袁文宏看看那闖營的使者,又看看有些不耐煩的李孟,躬身說道:

“那小人就下去了。”

李孟揮揮手,袁文宏和幾名親兵一起走出了帥帳,對於自己逼闖營來談的用意,李孟並沒有和任何一個人明說,不過想必下面的軍將和袁文宏這等文士也應該猜到了不少,畢竟這是很明顯的運作。

猜出來沒關系,這是李孟的決定,只要你是膠州營的一份子,你就應該無條件的支持,無條件的去執行。

私下議論和對這項決定有異議的官兵,基本上他們的名字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到達李孟這裏,而這些官兵將來的前程,必然會受到影響,他們可能會退役,去屯田田莊供職,或者是去做武裝鹽丁。

膠州營是大明的官軍,不過膠州營更是李孟的軍隊,膠州營上下效忠的對象有李孟一個人就足夠了。

不過,不管是親兵營,還是黃平的手下,在膠州營中並沒有碰見這樣的情況,對膠州營官兵來說,李孟讓他們去做什麽,那他們就毫無猶豫的去執行,並不需要去多想什麽,這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