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以強淩弱 討價還價(第5/5頁)

“一百二十萬兩,不能少了!”

在地上的三名鹽商聽到這個數字之後愕然擡頭,敢情在這時候,又轉回來了,一擡起頭恰好是看到李孟意味深長的笑意,鹽商們頓時是知道可能是被李孟耍了,所謂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就是說這個。

鹽商們完全被李孟的氣勢壓倒,已經是顧不上考慮對方是否設下了圈套,全然被李孟牽著鼻子走。

一百二十萬兩,完全就是李孟先前提出的條件,當時聽著這個數字不能接受,可現在再說起來,卻覺得這一百二十萬可比二百五十萬要容易接受多了,三名鹽商盡管還是跪在地上,不過驚惶的神色卻消去不少,幾個人在那裏交換眼色。

這些都是被李孟看在眼中,他也不說破,直接是笑著說道:

“本座也不著急,幾位先生先回住處商議,得出個結論來再給回信不遲。”

驚魂未定的鹽商們渾身都被汗水濕透了,聽到這話卻是暫時的松了口氣,心想能回去先商議一下,快馬加急回到揚州一帶大家那個主意也好,李孟索要的數目已經是兩淮鹽業年收入的一成,實在是大事。

那姜姓的鹽商恢復較快,先是站起來擦著汗說道:

“今日間卻是在大帥面前失態了,失禮之處還望大帥莫要見責,小人都是平民百姓,不太懂的禮數。”

李孟笑呵呵的說了句無所謂,起身就要送客,方才雖然是幾句對話,可驚心動魄之處並不比沙場廝殺差多少,三名鹽商不願意在這屋子裏面多呆一刻,唯唯諾諾的答應著就要離開。

李孟倒還是客氣,居然站起身相送,送到門邊,滿臉笑容,很客氣的對這幾位鹽商說道:

“實際上倒也不必這麽麻煩,李某有馬有刀,若是缺了金銀,到時候去貴處拿取就是了,何必費這麽多口舌呢!”

說完這番話,也不理會鹽商們如何想法,揚長而去,三名鹽商本來緊張的大汗淋漓,可聽到這個,覺得從心底泛起一股寒意,冰冷徹骨。

崇禎十三年正月二十九,兩淮鹽商答應了李孟的條件,若膠州營山東兵駐紮在淮北,每年按照一百二十萬兩的銀子付給各項耗費,預付一半也就是六十萬兩。

能達成這個協議,李孟對於兩淮鹽商們的花銷收入之所以有這樣的了解,而且知道他們的行事作風。完全歸功於南京鎮守太監劉福來,老人家就在江南中樞之位,許多信息都爛熟於心。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說這個倒也是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