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平(第2/2頁)

這番話說完,在場的幾個人都是暗自的點頭,李孟心中暗喜,盡管所謂的洋人作戰之法光聽這一個好吃懶做的洋人來說也並不可靠,可這洋人所說的,確實是和膠州營的作戰方式暗合。

在十五世紀末期,西方的戰爭藝術逐漸的超過了東方,雖然悲哀,這卻是不爭的事實,李孟所做的就是盡可能按照先進的來,他的戰爭資源目前來說少的可憐,要想做些什麽,也只能是通過更加先進的技術和戰術。

其余幾個人的想法頗為有意思,這些草根軍戶成長起來的軍官們,一方面對膠州營的長矛方陣戰術奉為金科玉律,另一方面卻因為這戰術在大明的軍隊中找不到什麽相似的同類,而感覺到沒底。

眼下有個洋鬼子說他們那邊也是這麽練,這鄧洋人應該還沒有看見膠州營的訓練,想必這話不會有太多的水分,雖說是洋鬼子和膠州營一樣,總歸是有一樣的,大家心裏也有些底子。

鄧洋人也是知道剛才自己的勝利應該是得罪了人,所以態度很是小心,繼續在那裏說道:

“但是這樣的方陣也經常被穿著甲胄的騎兵突入進來,在近身肉搏之中,長矛和步兵隨身的佩刀都很難對居高臨下,又是穿著甲胄的騎兵造成傷害,這時候,需要斧槍兵來把這些騎兵從馬上勾下來,然後在地上用斧子砍死。”

聽到這裏,在場的幾個人臉上表情都是不太相信,心想到底是什麽盔甲居然長矛都刺不透。

說完這些,鄧洋人又是退回到一邊,李孟卻想起了在南京武庫總管徐笑楚送來的那套鎧甲,擺放在房間中作為裝飾的那個,現在已經是被擺在了李孟的書房之中,眼下好歹也是個參將,房間裏面擺些盔甲兵器什麽的,也算是符合身份。

那套西式的板甲因為是用作裝飾,所以並不太厚,但這個樣式的防護,如果長矛兵不是正對完全發力的話,刺中之後,矛尖肯定會滑開,而且真正用在戰鬥中的盔甲,肯定要比這個裝飾品要厚實一些。

幾個人都是在那裏等李孟的論斷,今日的比武結果讓這些軍官對長矛至上無敵的思想已經是有所動搖。

“光是長矛,近戰確實是風險極大,各隊選三百老兵出來,學習這斧槍之術,羅卓先和鄧洋人學習精熟,羅卓為正,鄧洋人為副,教習諸軍,你們比照千總的級別吧!”

李孟這邊下了命令,王海連忙記錄,各隊選出三百人,按照膠州營兵丁和鹽丁千人為一隊規矩,七千人一共要選出三成的精銳兵丁學習這個斧槍,做這個教習,也就是有了帶兵的經驗,將來也會去做帶兵官,此時已經是千總級別,將來也不會低下去。

羅卓雖然戰敗,卻從把總提拔到千總的位置上,本以為會被處罰,誰想卻升官,這真是因禍得福。李孟那邊也有他自己的考量,這羅卓是膠州營的精銳之士,卻又在這斧槍的面前吃了虧,這樣不會有抵觸情緒,會心悅誠服的學習和傳授。

此時羅卓興奮的臉都紅了,被陳六在邊上推了一把才跪在地上磕頭謝恩,至於那洋人鄧格拉斯反應倒快,已經是跪在那裏,口中道謝了。

膠州營沒有和真正的強軍遇到過,此時也是人單力薄,通過戰鬥來提高戰力的方式確實是有效,但膠州營未必承受起那樣的損耗,所以,李孟只能是在自己認為正確的一切情況下通過學習和訓練進行提高。

斧槍,宣花斧,還是後世的長戟,這樣兵器,李孟也就是見到鄧格拉斯之後才接觸到,但這兵器卻讓他感覺到眼界頓開,因為一切都是從頭做起,李孟沒有借鑒,只能是自己琢磨和研究,這步兵的長矛方陣在李孟的心中一直是覺得有隱患,等見到這斧槍之後,終於是明白為何擔憂了。

駐紮在山東各地的膠州營各部,正月裏面就接到了膠州老營發出的命令,一場活動轟轟烈烈的展開,不過名目頗為的俗氣——大練兵,大比武。

在這個正月裏,張獻忠,羅汝才部出湖廣,連營百裏逼安慶,“烽火達淮揚”南京大震,內亂的戰火漸漸的燒到了大明最富庶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