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章 炒作

消息靈通點的人都知道,玄默起家是在北直隸,親兵中大部分都是北人,這千總的氣派應該不會有假,這時候,後面有人上前在孟掌櫃耳邊小聲說了幾句,孟掌櫃點點頭,笑著說道:

“李千總,濟寧的諸位同仁都想看看船上的貨物,不如你把篷布打開,讓大家看看,也做個評斷!”

船已經是靠在碼頭上,水手船家上岸把纜繩拴在石樁上,那邊的李千總已經是吆喝著船上的護兵開始掀開苫布。

在碼頭上的眾人都是吃了一驚,在船上的不是預想中的鹽包草袋,而是碼放的整整齊齊的瓷罐,天氣晴朗光線充足,這些瓷罐都是陳舊異常,有人索性是湊近了看,那些瓷罐的罐子口都是用蠟封著。

有人很是疑惑的問道:

“這位校尉,罐子裏面裝的是什麽?”

“草他娘的,裝的是細鹽,那些混帳的賊人販運什麽不好,說是在陜西那邊打破了幾個大莊子,挖地窖挖出來的這些鹽,娘的,怎麽不那些綢緞金銀。”

哦?大戶人家的地窖窖藏,陜西那邊可都是吃青鹽啊,為什麽這麽鄭重的封在罐子裏面,埋在地窖裏,可那千總罵罵咧咧的說不明白,越是這樣大家的心裏就越有許多的聯想。

那千總回答的不耐煩,直接把個罐子拿到碼頭上,抽出刀把蠟刮去,打開了蓋子,確實是白雪細沙一樣的精鹽。

傳說是巡撫衙門的貨船,傳說是繳獲賊人的鹽貨,傳說是在陜西發掘大戶巨室的地窖,一切都沒有確認,不過在場的諸位商人卻都是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在濟寧城,這運河碼頭上的消息流傳的都是最快的。

想必剛才這些事情已經是被許多人看在了眼中,事後也會有人來了解究竟,這消息幾乎可以肯定是越傳越玄,現在濟寧城中流傳的青鹽凝神靜氣的消息,是誰傳出去的,大家心裏都有數。

今天這軍漢和這鹽幾乎是送上門來了,那精明的正在琢磨的時候,就聽到那千總扯著嗓子喊道:

“四千罐鹽,都是上好的青鹽,俺還帶了十船散鹽,都是在賊人手中繳獲,都說這老鹽好,新鹽差,俺就把這瓷罐的鹽摻進散鹽裏面去,按照市面的公價賣掉,俺們老爺還等著錢發軍餉呢!”

一聽這個眾人都急了,鹽在瓷罐裏面和拿出來那是不一樣的,要是拿出來,價錢完全就跌下去了,炒賣也沒有概念。

岸上的掌櫃的一疊聲勸解,說是這鹽在罐子裏的是在罐子裏的,散鹽是散鹽,這鹽罐子我們高價來買,散鹽按照公價就是。

大家知道孟掌櫃和這軍漢也是熟識,價格上占的便宜不會太大,只求按照比公道價格略低買下來就是,到時候肯定不會少賺,在這碼頭上,這軍漢已經是把噱頭做足了,大家一吆喝,價格就哄擡起來。

那船上也有算帳的先生,在那裏和軍漢合計了一會,李千總又是大聲喊道:

“瓷罐的鹽六兩銀子一罐,散鹽六兩一擔!”

這價格要真是青鹽的話,還真不算是太貴,那瓷罐本就是說不清楚的東西,價格可高可低,不過那千總既然是把價錢喊出來了,那就是給大家討價還價的界限了。

碼頭上又是紛紛攘攘半天,還有臨時趕來的商戶,文如商行的孟掌櫃也不說話,大家知道他是避嫌,不過看到如此,忍不住又是多信了一分。

最後定下的價錢是瓷罐五兩一罐,散鹽五兩一擔,十船將近三千石,加上四千罐鹽,居然三萬五千兩白銀的買賣,但這濟寧城的稅賦雖然收不上去,可商家的銀子卻是不含糊,大家當場驗貨稱量。

由商會和幾個大商家分配,按照貨棧的大小確定份額,各家調來夥計工人,馬車船只開始分裝,人多銀子多,力量也大,鹽在天黑前就是搬運完畢,那瓷罐都是一罐罐驗過稱量,還真是不含糊,每罐都是十斤上下,而且都是上好的精鹽。

銀貨兩訖,接著那千總做的事情讓很多人真是瞠目結舌,他居然拿出來了這些鹽行銷山東的鹽引!

本來大家都以為這是私鹽販賣,不過鹽政廢弛,在碼頭上這些都有官家權貴的背景,誰還在乎,誰想到這鹽居然是合法的,一看那鹽引居然還真是鹽運使轉運司的發出來的真憑證,看來這真是資助軍餉的鹽貨。

大家信了四五分的心思,又是多信了幾分。

這天天黑之前,有些消息靈通的大戶人家已經是知道城內到了一批上好的青鹽,紛紛找相熟的店家購買,一看這古色古香的罐子,還有碼頭上漸漸傳開的流言,更是人人踴躍,結果上午進的鹽,到天黑打烊的時候,居然就以十兩一罐的價格賣出去了一千多罐,而且很多晚知道消息的人,都是過來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