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奔波(第2/3頁)

葉小天此刻正在重慶附近的一座寨子裏,被吊在一處陰涼的大棚裏,和他吊在一起的還有伏波將軍後裔、石柱馬家少主馬千乘,以及許多臘肉、臘腸,此外再無其他人。

看來,能和這些臘肉臘腸掛在一起充作臘人,也是只有他們這兩位名人之後才有的特殊待遇。葉小天踮著腳尖兒,這樣腕上的繩索可以少受些力,不至於勒得太疼:“馬老弟,那女人究竟是誰?”

馬千乘比葉小天略矮,雙腳不著地,正掛在棚子上自由飄蕩,聽到葉小天的問話,馬千乘不屑地撇了撇嘴角,道:“你說那母老虎啊?那母老虎是秦家寨的丫頭,叫秦良玉,她老爹叫秦葵,是個貢生,書香門第奈!居然出了個舞槍弄棒的丫頭,你說丟不丟人!”

葉小天道:“她把咱們掛在這兒,究竟打算幹嗎?”

馬千乘再次不屑地撇了撇嘴:“還能幹嘛?等我舅舅交鹽當贖金唄!你看那邊山頭,那就是我舅舅的地盤。我舅舅是本地鹽井司的吏目!”

葉小天疑惑地道:“你舅舅是鹽井司吏目?鹽井出了鹽,就是要賣的啊,難不成這秦家寨不肯出錢買,所以要與你舅舅家發生爭戰,專捉戰俘換鹽?”

馬千乘道:“那倒不是!這秦家吧,是元朝時候從湖廣遷來的,從此就在這兒安了家,百十年下來,居然成了一方大族……”

馬千乘啰哩吧嗦地解釋起來,這秦家是元朝時候從湖北那邊遷過來的,漸漸發展,獨成一寨,是為秦家寨。秦家寨是漢寨,而周圍幾座寨子,都是苗家、土家族的部落。

別看這秦家寨被許多少數民族部落環繞,是一個孤立的漢寨,但是在當地卻最為強勢。漢人是農耕民族,可也是相對於其他少數民族一直掌握著先進文明的民族。

能千裏跋涉,在其它部族聚居地區定居下來,並且不依附他人而獨立建寨的,那更是農耕民族中生存力極強的一群精英。所以,盡管當地土著近水樓台,已經占據了最具地理優勢的地盤,且擁有人口數量的優勢,但是周圍七八個寨子聯起手來,不管是文鬥武鬥,對上秦家寨依舊敗多勝少。

本來,作為漢人,在當地是極受尊重的,尤其是苗人,此地的苗人大多都是熟苗,對於掌握著漢文化的中原人普遍友好、尊重。而漢人又一貫的不大喜歡惹是生非,崇尚和平,所以大多數時候,各部落間都相處友好。

但是,作為一個農耕民族,對於土地有著一種異常狂熱的心態,你就算把他們丟到大沙漠裏去,他們也會千方百計地用一柄鋤頭,把那兒變成可以種植莊稼的所在。

秦家寨在此立足後,當然是大力發展農耕,開墾荒地、種植莊稼。可周圍宅子裏的其他部族百姓,其生產生活方式卻與之不盡相同,他們更多的是靠山吃山,就算有些簡陋的農耕手段,也是種子一撒,聽天由命,並不把耕種作為自己的主業。

秦家寨越發展人口繁衍越多,開辟的田地也就一路擴展開去,四方部落既然不以農耕為主,那荒地也就沒有明確的歸屬,你拔光野草、開辟良田,自然就可以在上面耕種。

但是田地的大量開辟,影響著周圍的生態環境,哪怕只是一種動物覺得此地已不宜生存,遷往大山更深處,就會造成周圍整個生態環境失衡,更多的生物也會隨之遷徙。

這種變化,對秦家寨這種以農耕為主的寨子來說,那是求之不得,大量動物遷走,還省得它們對莊稼的破壞了呢,但對那些靠山吃山,以狩獵、采擷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部落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矛盾就這樣一點點積累起來。

馬千乘是伏波將軍馬援後裔,當然也是漢族,但馬家世居石柱,早與當地民族融合,現在更準確地說,他算是土家族的成份更多一些。他的舅舅,該地鹽井司吏目宣長嶺,就是土家族的一個土官。

宣家控制著當地鹽井的生產,並不以狩獵、采擷為業,但與其關系密切、具有姻親關系的幾個部落卻不然,他們隨著那些勤勞的農民舞動鋤頭,不斷開山墾荒,不可避免地與秦家寨發生了矛盾,而作為他們最大的靠山宣家,當然就會替他們出頭。

如此一來,秦家寨和宣家寨的百姓就常常發生糾紛,有明一代,大大小小的土司戰爭如果細數下來,大多都是因為一些小小事端引發的。有時候,根本就是一些在常人看來啼笑皆非的屁事兒,可它發展來發展去,就能變成一場生靈塗炭、曠日持久的戰爭。

更何況現在他們爭奪的是生存環境,有著更加理直氣壯的理由,可當地部落就算抱起團兒來,也很少能贏過更具組織力的漢人寨子,更何況這一代秦家出了一個了不起的女漢子: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