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絕戶計第一環(第2/3頁)

那老頭兒說著扭過頭來,與葉小天目光一碰,兩人同時一怔。原來這老頭兒正是上回被他氣昏過去的那位老翰林。許多文官今天都稱病沒來,不過這位老翰林因年歲太高,仕途上已經沒什麽發展,只熱衷於虛名,所以還是來了。

老頭兒一見是葉小天問話,馬上冷哼一聲,扭過頭去。葉小天撇撇嘴,也扭過頭去,身子一動,摩擦起電,老翰林跟被蜂子蜇了似的“哎喲”一聲,葉小天兩手都籠在皮裘之內,卻是渾若無事。

“快!快叫禦醫!”

有個大太監慌張地叫起來,同時指揮眾官員讓開,以便小太監們進來擡皇帝,葉小天擡頭看去,就見分向左右閃開道路的皇親國戚中恰有一張熟悉的面孔微微一閃。

葉小天頓時一怔:“李玄成?”

因為李玄成一直刻意躲著他,葉小天對京中大員不熟悉,看了也認不出誰是誰,所以一直沒有認真打量坐在上首陪伴君王的那些大員,直到此刻才看到李國舅。

見李國舅有所回避的樣子,葉小天心中不禁生起一抹奇怪的感覺,不過現場一片混亂,小太監們又沖進來擡皇帝,葉小天被其他人擠著退開,一時只顧提妨腳下,免得一腳踏空,所以也未多想。

皇帝突發怪疾,這焰火自然是觀賞不下去了,眾大臣呆呆地站在乾清宮前等候皇帝的消息,葉小天穿著上好的皮袍,禦寒效果極好,站在凜冽的寒風中夷然不懼,其他官員一則衣袍不及他的禦寒效果好,二來大多歲數比他要大,不及他身體強壯,不一會兒就凍得瑟瑟發抖,只好跺腳取暖。

眾人等了好半天,才有一個大太監匆匆趕來,說是陛下已經蘇醒,先前只是胸中憋惱,失神昏倒,如今已然沒有大礙,叫眾官員安心。隨即便安排小宦官引領大家出宮。

皇帝究竟是否無恙,是否已經蘇醒,大家心裏也沒有譜,只是人家已經這麽說了,只得先行離開皇宮。

葉小天出了宮門乘上自己的車子,趕回客棧,洗漱燙腳上了榻,已經被被窩暖得香噴噴、熱乎乎的哚妮輕輕攬著他,給他暖著身子,柔聲問道:“小天哥,宮裏的焰火放得好看麽?”

葉小天撫摸著她翹挺圓潤的臀肉,答非所問地嘆了口氣,道:“但願皇帝老爺安然無恙吧,否則咱們這次京城之行,恐怕就不會那麽順利了啊。”

※※※

皇帝猝然暈倒,其安危關系到葉小天此番京城之行是否順利,葉小天對此自然非常關注,第二天一早就讓李秋池出去打聽消息,誰料李秋池出去轉悠了一上午,居然沒有打聽到任何消息。

民間百姓只知道昨天皇帝與百官昨夜在乾清宮賞大焰火,君臣同樂,異常和諧,除非之外一無所知。皇室從來都不願意讓百姓們知道太多的事情,通過百姓們的渲染,一件小事常常也會被他們傳的沸反揚天。

而官員們同樣不會把這件事說出去,“君不密則喪其國,臣不密則失其身”,一向是他們的座右銘。雖然說文官最擅長的武器之一就是利用輿論,但他們眼中的輿論並不包括市井傳言,而是發自士大夫群體的聲音。

所以,已經有官員開始寫奏章,有的把皇帝突然暈厥解釋為朝有奸佞,上天示警,這分明是劍指葉小天了,不過這種小心眼兒且沒有遠見的借題發揮實在不登大雅,也只有被葉小天氣暈過的那位老翰林才想得出來,難怪他很早就入了翰林院,卻一輩子沒甚麽大出息,胸中格局實在不大。

更多的官員則是利用此事借題發揮,請天子尊祖宗重社稷,早立太子以定國本,這就要說到國本之爭了,因為皇長子的母親是宮娥出身,萬歷素來不喜,淑妃鄭氏有子後,萬歷就想立他為皇太子。

但淑妃之子是皇三子,既非嫡也非長,如此一來便遭到堅持傳統的百官們的強烈反對,百官與皇帝叫起板來,雙方各執己見,這場“國本”之爭從萬歷十年就開始了,斷斷續續、時戰時和,一直持續到現在還是沒個結論。

如今皇帝在“破五節”這一天離奇暈倒,給這些堅持正統觀念的官員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由,便有官員舊事重提,打算重掀“國本之戰”。不過眼下皇帝還未上朝,他們寫好奏本,也只能三五知交傳看,聯合署名,暫時是無法遞到宮裏的。

葉小天聽李秋池回報全無消息,也不禁沒了主意。他是昨晚的當事人之一,自然知道昨夜觀煙火絕非如外界傳說的那樣和諧歡樂,可他在京裏實在沒什麽人脈,能向何人打聽?

思來想去,能打聽的人只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林侍郎,但林侍郎是什麽身份,那已經是帝國核心權力圈子裏的一員,跑去見他只是打聽打聽皇帝的身體狀況?太大材小用了,他再敗家也不能把人情關系這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