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將軍奮劍南天起 李成棟反正(第6/10頁)

陳子壯在南海起兵,本來已經約定花山義軍一起裏應外合攻入廣州,不料消息外泄,佟養甲和李成棟兩人聯兵,把三千多花山義軍全部活埋,並大敗陳子壯水軍。

李成棟趁勢引軍猛功陳邦彥,一路追擊,一直打到清遠,最終俘獲了這位對明朝耿耿忠心的書生,並把他淩遲處死。

臨刑前,這位順德義士賦絕命詩:“厓山多忠魂,前後照千古。”

數天之後,李成棟在增城大敗張家玉義軍。身中九箭的張家玉見勢不可挽,放棄了逃跑的機會,慷慨言道:“大丈夫立身天下,事已至此,焉用徘徊!”言畢,遍拜共同作戰的義軍將領,轉身投水而死。

又隔數日,陳子壯在南海被俘,拒不投降,也被清軍於廣州淩遲殺害。

在廣東剿殺“三忠”(陳子壯、陳邦彥、張家玉)的過程中,雖然最終殺掉這三人以及數萬明朝義軍,但李成棟內心深處想必也不會不為所動:同是漢族血脈,同受昔日明朝食祿,二陳一張能夠以書生殘弱之軀作絕望無援之鬥,屢戰屢北,屢北屢戰,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視死如歸。反觀自己,堂堂七尺武將,手握重兵,甘為滿人鷹犬,屠戮殘殺同氣。

面對數位血肉同胞,在自己眼前慷慨壯烈而死。同為人子,同為漢人,不能不令李成棟心中有所感念。

天良發現 立意反正——李成棟廣州宣布歸明

1647年,趁著李成棟軍在廣東平滅陳子壯等人,瞿式耜把永歷帝從柳州迎回桂林。

1648年二月(永歷二年),在全州駐防的郝永忠忽然率軍跑回桂林,報說清軍正一路追逼,勸永歷帝馬上逃往柳州躲避。

由於郝永忠是李自成“大順軍”出身(他從前的名字是郝搖旗,在姚雪垠的小說中鼎鼎大名),故與明朝諸將之間關系一直不睦。所以,無人信其所言。此次回桂林,郝永忠部的糧餉一直被拖欠供應,使得這位流賊出身的武夫氣惱之下,忽然縱兵大掠。

亂兵沖入皇宮府堂,不僅百官被搶劫得一幹二凈,永歷帝本人自己連龍袍也被搶走。這位帝王慌亂中,穿著小衣逃出城外。幸虧當時郝永忠部只是憤恨搶劫,沒有別的念頭。

三月間,完全沒有帝王尊嚴的永歷帝逃至南寧避難。

清軍殺到桂林時,瞿式耜蒼惶應戰。恰巧南明滇、楚兩鎮兵將趕到,焦璉聚集本部人馬奮力,於是諸路明兵殊死戰鬥,竟又獲桂林第三次大捷。

喘息絕望之機,南明君臣竟忽然得到了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好消息——江西總兵金聲桓、副將王得仁以及廣東提督李成棟三人,陸續宣布反正。他們重奉明朝正朔,宣布反擊滿清。

金聲恒是陜西榆林人,王得仁是陜西米脂人。這兩人皆是明末農民軍出身,金聲恒號“一鬥栗”,王得仁號“王雜毛”,皆是萬人敵的猛將。金聲恒在明末降左良玉,是左良玉四十八營中最精銳的部隊。左良玉死,其子左夢庚降清,幫助清軍反擊明軍。金、王兩人一起同劉良佐和高進庫進攻江西,並長期駐兵於南昌。這兩人雖是“賊”出身,但常“邑邑思本朝(明朝)”,平時宴飲之間,言及明朝覆亡,兩位前明將軍常常泣下沾襟。

恰巧,清朝有個董禦史巡按江西,傲慢驕橫,在勒索金銀的同時,又向王得仁索要一個歌妓陪他晚上打炮。王得仁沒有立刻應允。

董禦史大罵:“我可以讓王得仁你老婆陪我睡覺,何況一個歌妓!”

聽罷此言,王得仁按劍而起,大叫:“我王雜毛作賊二十年,卻也知道男女之別,知道人間大倫。人生何樂,我安能跪伏於豬狗之輩以求苟活!”於是,他提劍直趨,寸斬董禦史。

然後,他拜見金聲恒,細訴原由,兩人一起宣布反正。

這兩人的兵卒數目相加,共約十萬人,又有良馬萬匹,甲械精好。金聲桓、王得仁一朝反正,天下震動。

可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導火索往往是一件小事情。如果沒有董禦史的好色,可能金、王兩人只存“恢復”之心,隨時而移,也不一定會激起如此大的事端,二人最終極可能循規蹈矩,一直做大清順臣。滿清的董禦史揚言要睡王大將軍老婆,這下倒好,大腦袋、小腦袋一起變成碎肉渣片,被拋於地上喂狗。淫念一起,牽出無數因果!

清廷聽聞二人造反,立刻四處調兵。佟養甲立刻命令李成棟率軍入援,救助正為金、王兩人急攻的贛州清將高進庫。

但是,此刻的李成棟,不動聲色,靜觀時變。

本來,李成棟、佟養甲兩級別相當。兩廣大部分,基本都是李成棟一路血戰奪得,隆武、紹武兩帝均為他所擒殺。殊不料,論功行賞之際,清廷重用“遼人”(佟養甲一族是遼陽大族,早就有族人投效清廷),封佟養甲為廣東巡撫兼兩廣總督,李成棟只落個兩廣提督(軍區司令),而且一切軍務大事還得聽佟養甲這個“政委”一人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