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攝政(第2/2頁)

這已是張太後的底線,把皇位讓出去絕無可能,不過她又必須妥協,而讓宗室監國,也確實能平息眼下的非議,一旦朱厚照回來,他這皇帝就還是皇帝。

李東陽和楊廷和對視一眼,似乎也有些猶豫,短暫的沉默之後,楊廷和道:“娘娘既有主見,臣等自然不敢違逆。”

張太後便笑了,臉上帶著幾分慈和,問道:“可是誰可監國?”

要監國,是不可能讓外姓來的,道理很簡單,這是暫代皇帝職責,大明朝姓朱,所以肯定要從宗室裏選。而張太後口裏雖說要尋個賢王,其實這就是一句廢話,賢不賢又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還不是說誰賢就賢?就如柳乘風這樣的人,說他賢可以找出他無數的功績出來論證,說他是王八蛋也能找出一百個例子來引證,說來說去,還得看誰來說,用什麽標準來評判。

不過話又說回來,單看賢明不賢明也是假的,遠支的宗室是肯定沒有資格,只能從最親近的近支宗室裏挑選,其實這幾代皇帝人丁都較為單薄,所以可選的人不多,李東陽直截了當道:“臣聞安陸王朱佑阮殿下禮賢下士,堪當賢王二字,況且他與先帝又是兄弟,由他以叔王的身份出來主持大局,自是最好不過。”

楊廷和也道:“臣亦是以為安陸王攝政,足以收服人心。”

張太後眯著眼,頜首點頭,道:“既然如此,事情就這麽定了,哀家自有計較。”

一場奏對也就倉促結束,雙方都在這場奏對中做了妥協和退讓,似乎算是一場皆大歡喜的結局。

不過在宮裏頭,柳乘風同樣得知了兩個內閣大臣覲見的消息,再加上他在宮中耳目眾多,聽聞到消息之後,那第二次做父親的喜氣不禁消散了一些,連忙前來覲見張太後。

張太後顯得很是沮喪和疲憊,看了柳乘風一眼,慢悠悠的道:“哀家知道你來做什麽?你是認為讓人攝政很是不妥的嗎?”

柳乘風直言不諱的道:“不錯,微臣就是這個意思,太後可莫要忘了,英宗皇帝的前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切莫引發未來宗室相殘。”

柳乘風所說的典故,是英宗皇帝被瓦刺人俘虜之後,朝廷立即推出了郕王朱祁鈺攝政,隨即郕王朱祁鈺便繼位為帝,等到英宗突然回京,結果引發了一場宮廷動蕩。

柳乘風幾乎已經認定,一旦那朱佑阮到了京師,過了些時日之後,若是皇上再無消息,大臣們定會得寸進尺,請這朱佑阮即皇帝位,而朱佑阮已經攝政,軍政盡皆握在手裏,到時他要登基順理成章,誰能阻止?眼下最好的結局就是阻止此事,否則一切悔之晚矣。

張太後神色黯然,道:“哀家豈會不知道你的道理,其實你說的沒有錯,可是哀家還有選擇嗎?”說到這裏的時候,張太後悲哀的看著柳乘風,道:“哀家的兒子不爭氣,現在鬧到這個不可收拾的地步,若是再堅持下去,只會引起更多人不滿,大臣、宗室甚至是百姓,若是再有人背後鼓動,那就是不可收拾的局面,眼下哀家只能妥協,只能暫時拖延時間,只是但願,皇帝能回來,趁著這生米煮成熟飯之前,好好來盡盡他做兒子做皇帝的責任,假若他真的再不回來,哀家雖被尊為皇太後,又能奈何?”

一番話裏帶著沮喪,帶著灰心,張太後累了。

柳乘風道:“可要是將來皇上回來呢?”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這樣做,無疑是斷了朱厚照的生路,一旦讓大臣們得逞,百官們擁立了朱佑阮,朱厚照的地位就極為尷尬,到了那時,人為刀徂我為魚肉,一切的主動權就都掌握在了別人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