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楚國特色(第2/2頁)

柳乘風一番道理倒也說的振振有詞,雖然柳乘風比誰都清楚,這開考取吏也有它的弊端,可是比起這時代的開考取士來卻有著無以倫比的優勢,李東棟認真琢磨了片刻,倒也覺得有一些道理。

柳乘風繼續道:“天朝之所以不開考取士,其一是因為讀書人自恃身份,對小吏往往不屑為之。可是在咱們楚國卻不一樣,讀書人能給商賈們記賬做律師,為何就不能做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本來是沒有錯的,可是因為讀了書就眼高於頂,一心只奔著去做官卻是大錯特錯了。本王的意思今日明白透個底吧,將來這楚國上下的官,靠的可不是你有多大的學問,這只是衡量標準的第一步,有了學識,還要有給人聽差,有治理一條街道,一個村落的經驗才成,單憑讀過幾本聖賢書就給烏紗,這未免太輕浮了。現在楚國的條件弄這開考取士其實是最好的,畢竟這兒地方不大,人口也是集中,要考起來也便利,李先生意下如何?”

雖然已經成了君臣,可是柳乘風仍然稱呼李東棟為先生。

柳乘風的一番話,倒是有不少是李東棟心中贊同的,他也沒有經歷過科舉,也見識過不少不接地氣,甚至滿腦子書裏知識來套用到現實的官員,這些人學問是極好的,可是未免有些不食人間煙火。柳乘風一口否認了那些科舉出身的官員,這也相當於給李東棟正了名。畢竟他現在是領議政,可是將來楚國要開考取士,那麽不少科舉出來的官員難免要對他這上官心懷幾分輕視,倒不如來個開考取吏實在,小吏有什麽不好,他李東棟就是從書吏做起的,若不是有這經驗,現在把楚國這一大攤子的事給他,李東棟相信自己也保準會傻眼。

“殿下既然開了口,微臣自然極力贊同,只是要開考,卻也有一些麻煩,比如這試題該如何出,還有考試的規矩總要及早衡量。”

柳乘風沉吟道:“四書五經當然是要占一些,不能讓別人抨擊我們不尊孔聖人嘛,本王對孔聖人他老人家還是很佩服的,也曾讀過他老人家的書,不過也不能全憑四書五經來取士,不如這樣,考試分兩種,第一種考試招文吏,四書五經占五成,其余則是算學、律學等等。第二種考試招募武吏,將來充作差役、巡捕和巡檢,四書五經可占兩成,律學要占三成,算學占一成,其余的四成要檢查他的身體是否健壯,考校騎射。”

柳乘風手撫著琉璃案牘,繼續道:“總而言之,這考試必須盡快開始,這件事你來籌措,明日開始,便可教人報名,至於試題,你可以在議政府與人好好琢磨一下,知會一下各家報館,要立即把這些消息傳遞出去。”

李東棟頜首點頭,心裏不由苦笑,這年頭,居然做個小吏也要四書五經,也要律學和算學了,若是這開考取吏,再從吏中提拔官員的做法傳到朝廷那裏去,不知要笑掉多少人的大牙呢。

不過李東棟跟著柳乘風久了,也沒有那因循守舊的讀書人脾氣,既然這個法子聽上去不錯,那麽不妨試試看,他其實最怕的就是到時肯來報名的人不多,那就更惹人笑話了,想到這裏,李東棟不禁道:“殿下,既然小吏所需的條件門檻比之從前高了不少,往後國庫撥給他們的薪俸是否也可以照高裏去開,畢竟人家是有學識的人,就算不做這小吏,在哪個地方也能吃上清閑飯,若是薪俸太低,只怕人家不肯。”

將來能有做官的機會雖然讓人心動,可是畢竟這東西太長遠,沒有實實在在的好處,人家何必來考試做一個小吏,李東棟的意思是說,這薪俸至少也要比在作坊裏招募的讀書人價錢要高。

柳乘風頜首點頭,道:“薪俸的事,也由你來定制,總而言之,三五日之後,考試的流程和吏員等級的章程本王要看,你盡力去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