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橫空出世(第2/2頁)

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到,在許多報紙的某個角落裏的一篇文章的存在,這是一篇看上去很規矩的文章,可是你若是仔細去讀,才會發現其中的貓膩,這篇文章叫君子論,文章的標題似乎也看不出什麽貓膩,若是繼續往下讀,才會發現裏頭的離經叛道之處。

在文章的開篇,作者先是提出了一個問題,何謂君子?

順著這個題目,作者先是說,按現在的說法,所謂君子,既所謂讀書人,讀書人讀書明禮,知禮自然就成了君子。

很快,作者就告訴大家,這是不對的,不但不對,而且大錯特錯。

如所有的文章一樣,既然要找論據,就開始引經據典了,秦檜也是讀書人,而且書讀得好,那麽他是君子嗎?顯然……秦檜不是君子,是國賊。可是有一個這樣的人,他是君子嗎?

可是在古時,有個叫弦高的鄭國商人,他是不是君子?弦高何許人也,他雖是個尋常的商人,可是得知秦國欲出兵滅鄭,弦高聽罷,非但沒有聽從友人的勸說舉家離開鄭國,反而是挺身而出,向人說:“我父母之邦,就要遇到戰亂的災難,沒聽說也就算了,現在聽說了而不設法救助,我個人反而逃跑,萬一家族父老兄弟淪亡了,我日後有什麽臉面回故鄉呢?”

面對既將被強敵攻打的狀況,弦高不逃跑而留下來,為自己面臨滅亡危險的國家想辦法化解災難。在這裏弦高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智慧。他一方面派人騎快馬日夜兼程去向鄭穆公通報敵情,作好迎戰的準備,另一方面又怕來不及而采用了緩兵之計。他打起犒勞秦軍的旗號,選了十二頭肥牛,又買了許多勞軍禮品,前往秦軍大營,秦人原本是偷襲鄭國,想不到竟已有人事先的得到消息,誤以為這個時候鄭國想必也已經得知偷襲的消息做好了戰爭準備,最後不得不退兵。

弦高是商賈,那麽文章又不免要問,弦高是不是君子?秦檜是讀書人,他不是君子,而弦高是商人,卻能知曉大義,那麽這個人難道就不算是君子嗎?

文章的作者在巧妙的做了個對比之後,筆鋒一轉,便開始嗚呼了,嗚呼什麽?嗚呼孔聖人,說孔聖人的世上,士農工商雖然已經有了,卻從無優劣之分,士人為國家出謀劃策,農人為國家耕作,工人為國家制器,商賈為國家聚財,但凡有大義者,皆可謂之君子,從不拘泥出身。可是到了後來,有人歪曲了孔聖人的意思,以至於產生了錯誤的認知。

文章的背後,則是告訴大家,士人若是明理,則為君子,商賈若是明理,又何嘗不是君子,士人有優劣,商賈也有好壞,以士人之優而一概認為士人為君子,而以商賈之壞來斷定商賈無德,這顯然是錯誤的,大錯特錯。

到了最後,孔聖人他老人家又不免要站出來,話說這孔聖人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說東是他,說西也是他,他一輩子說了這麽多話,做了這麽多事,想從他的話語和事跡中找出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可謂信手捏來,顯然這個文章的作者深諳此道,他又開始發表議論了,說是孔聖人並沒有說過士農工商的話,商賈聚財,利於國家,又為什麽一定深受歧視?而士人同樣是為國家效力,與工人、農人、商人並無什麽不同,為何又高高在上?

士農工商一概都是大明的子民,同為子民,沒有優劣之分,所以士農工商都有君子,也都有小人,君子曉大義,曉大義的便是君子,小人追逐眼前的蠅頭小利,追逐眼前蠅頭小利的就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