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以毒攻毒(第2/2頁)

不過接下來,一份意林報突然刊載了一篇文章,這報館倒是膽大得很,居然在頭版傳出一個消息,說是寧王朱覲鈞好男風,在南昌府四處搜羅孌童,將整個南昌攪得昏天暗地。不只是如此,據說上高王朱宸濠也好這一口,父子二人甚至為了一個孌童相互爭執,結果朱宸濠為父所傷,成了太監。

這消息說得有鼻有眼,還說已經有個被其父子所迫的孌童逃離虎口,前來京師要告禦狀,宮裏頭為了維護宗室的聲譽,自然不肯受理,將這消息刻意壓了下來。

意林報的消息一出來,倒是沒有立即引來關注,畢竟大家都在議論錦衣衛和劉吉的事,暫時也沒心思去理會這種事。

可是漸漸地,也有一些人開始將此事當作了飯後談資,男風這種事,大明朝不是沒有,不少高官和貴族其實都好這一口,可是這種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就是說,你玩玩可以,但是絕不能宣揚出去,而堂堂宗室王爺居然以男風為好,為了孌童竟是把自家的兒子閹了,這種事就難免有點兒玄乎了。

不過真正讓這個話題變得火熱的,卻不是因為意林報的這個消息,而是接下來官府的動作,這消息一經散布,頓時便引來了錦衣衛的人,數百個錦衣衛將這意林報館團團圍了,將這報館全部查抄,不只是如此,連報館的東家、編輯人等也全部拿問,據說當時就逮住了數十人,至於罪名卻是沒有說,直接下到了詔獄,沒有一個人出來。

這一下子就等於是捅了馬蜂窩,這幾年報紙可謂風靡天下,成了許多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又因為報紙本身就代表著士林的清議,與士紳讀書人有許多關聯,所以內閣那邊對報紙一向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是現在,錦衣衛居然拿人了。

若是沒有拿人,大家只當寧王父子的消息是個笑話,可是現在報館一查抄,許多人不免紛紛猜測,意林報登載的這個消息多半是真的,正是因為消息準確無誤,錦衣衛才采取如此過激的反應,這不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是什麽?

更為重要的是,各家報館幾乎在次日同時刊載了同一條消息,在所有的頭版上,都是關於寧王父子爭孌童的事,這些‘有骨氣’的讀書人們分明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向錦衣衛挑釁,你們可以拿意林報的人,可以搗毀意林報的報館,那我們的報紙也刊載了與意林報同樣的內容,倒是想看看,你們錦衣衛到底有多大膽,難道還能把所有的報館、所有的讀書人全部拿辦?

輿論立即轉向,在報紙的推波助瀾之下,朝野上下都開始議論寧王父子的消息了。這其實也是一種風潮,所謂官府越是壓制消息,越是一副驚弓之鳥的樣子,大家就越是津津樂道。與此同時,要求釋放意林報館上下人等呼聲也是越來越強烈,更有一些讀書人心中義憤填膺之余,自然免不了做幾首歪詩來渲染寧王父子斷袖之癖的醜惡,但凡是敢當街罵寧王父子無德無理的,在坊間就能引發一陣叫好,以至於連續幾日,所有報紙的文章都圍繞著寧王父子展開,更有一些小報編出各種段子,使勁地往寧王頭上潑臟水。

其實但凡是知道的人都知曉,這錦衣衛和寧王父子一向不太和睦,寧王父子怎麽可能使喚的動錦衣衛?只是世事本就是如此,知道的人不說,不知道的反而最是津津樂道,越是不知道的越是能胡說八道,說出無數個段子,偏偏這世上還有一個道理,真相永遠是沉悶的,而朝野上下這些人更傾向於各種編撰出來的段子,因為只有這些誇大離奇的段子才能滿足大家的心理。於是乎,寧王父子臭了大街,可謂是奇臭無比,臭不可聞,而劉吉也早已被人淡忘,早就無人去理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