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有目的的入宮(第2/2頁)

李東棟見柳乘風要走,不禁問:“那叫曾超的刺客又該怎麽辦,難道真放走他?”

柳乘風笑吟吟的道:“要放就放吧,我估摸著這種人口裏也撬不出什麽真話來,且讓他再苟延殘喘幾日,到時候再將他們一網打盡。”

李東棟道:“是不是要讓人跟著他,或許能查出點眉目來?”

柳乘風卻是搖搖頭:“不必,這種人很謹慎,一旦盯梢,反而會讓這夥刺客風聲鶴唳,甚至可能冒險出京。現在不是打草驚蛇對策時候。我之所以將這人放回去,就是想穩住這些刺客,讓他們心裏有底。”

李東棟卻是不以為然,道:“可是大人就不怕這叫曾超的刺客回去之後稟明情況?雖說咱們沒問出什麽,可是對方肯定會有警覺?”

柳乘風呵呵一笑,道:“若是你擅自出來,去尋找自己的定情之物,結果卻鬧出這麽一樁子風波,回去見了你的首領之後,你會說出來嗎?”

李東棟算是徹底的明白了柳乘風的心思,道理其實很簡單,任何一個人若是出於私心而為自己的團隊惹來了什麽麻煩,這個人一定會心懷僥幸,認為事情已經過去,絕不會說出來,否則肯定要受到團隊的責罰。更不必說,作為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刺客,偷偷溜出來尋自己的定情之物,這種事就算講出來,那也是很羞恥的事。

正在李東棟琢磨的功夫,柳乘風已經整理好了自己的衣冠,精神抖擻的朝李東棟吩咐了幾句話,隨即便出了北鎮府司,到了午門之後,通報了一聲,便在午門外頭等候。

幾日沒有到宮裏來,再看這巍峨的宮城,柳乘風的心境已經大大不同,不過這時候他也沒有多想,這幾日的事兒實在太多,壓得他有點透不過氣來,尤其是李若凡有孕的事,讓他心裏不知是該歡喜還是憂愁,正在他愣神的功夫,已有太監快步過來,道:“陛下說了,請廉國公立即入殿覲見。”

柳乘風朝這太監點點頭,飛快隨著這太監進去,一路過了金水橋,見太監往武英殿那邊去,柳乘風不禁問道:“怎麽?陛下不在正心殿?”

這太監卻是道:“今日這個時候,本來陛下是在武英殿聽諸位翰林、言官諫議,聽到公爺入宮覲見,便暫時停了諫議,先在小殿裏先見公爺。”

所謂的諫議,其實就是除朝議和集議之外的另一種會意形勢,一般情況下,每年舉行幾次的朝議是朝廷裏最大規模的朝會,基本上都是在特定的時間舉行,參加的官員、貴族極多,所議論的內容也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多是總結近來執政的得失,還有朝廷的國策得失等等。這種朝會規模很大,次數卻是很少。

再有就是集議了,其實集議就是平時的早朝,都是一些重要的大臣,向皇上做工作匯報,哪裏患了水害,哪裏出了盜賊,這些匯報之後,由皇帝做出決策。

至於這諫議別看規模更小,只允許翰林和言官參加,可是意義卻是不小,所謂“諫”本義就是規勸君主,諫議自然就是給皇帝行為和決策提意見,專挑毛病和不足。到了大明朝,諫議的規矩算是固定了下來,反正從太祖到弘治,無論皇帝是開明還是昏庸,每隔月余功夫總要舉辦一次,開明的皇帝倒是想聽聽自己的不足,借以自省。可是那些昏庸的皇帝呢,雖然不想聽這些烏鴉一樣的言官和翰林們嘰嘰喳喳挑你的錯處,可是這東西就像是皇帝的新衣一樣,只要舉辦了讓人說了幾句,你就能留個好名聲,省的被人在背地裏說你不廣開言路。

到了弘治朝,這諫議的規格越來越大,再加上皇上將這種朝會看的很是重要,所以每次舉行諫議,都是不容人打擾的。可是柳乘風的覲見,居然直接讓朱佑樘中斷了諫議,這也算是一件稀罕事,想必這個時候,武英殿裏的那些言官和翰林已經憋了一肚子的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