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三大罪(第2/2頁)

若是朱佑樘不理會,那麽等於是說,柳乘風是宋時蔡京的兒子蔡攸,而當今皇上就成了包庇蔡攸的亡國之君趙佶了。

以朱佑樘要面子的心態,只這第一條,就足以將人置之死地。

徐貫繼續道:“二大罪,柳乘風身為廉州侯,代表朝廷就藩,卻挾陛下密旨,擅自征調軍馬,攻伐大明藩國,以至安南國生靈塗炭,亦使我大明恩德喪盡,各國疑懼。”

第二條罪狀倒是確有其事,這件事算是與黎武的陳詞遙相呼應,坐實了柳乘風擅自調兵遣將,欺負藩國的罪名。

“其三:柳乘風設學而報,左右清議,清議者,朝廷重器也,豈可任人左右,柳乘風包藏禍心,心有所圖,請陛下察之。”

“微臣所奏,句句屬實,請陛下明察秋毫,切莫姑息……”

這三大罪,哪一條都是要命的,也虧得徐貫是聰明人,沒有從其他入手,專門挑揀的就是這幾條罪狀,需知道,柳乘風大多數的事都是與宮中一起做的,唯獨這三件與宮中並沒有多少關系,所以從這三點切入,也算明智。

徐貫話音剛落,便見數十個文武官員不約而同地站了出來,紛紛道:“臣附議,柳乘風罪大惡極,請陛下察之。”

更有人捶胸跌足地道:“陛下奈何愛一賊臣,而忍百萬蒼生陷於塗炭哉?請陛下明正典刑,滌清朝野汙垢。”

朱佑樘的臉色又青又白,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徐貫居然在這個場合上演這麽個戲碼,先是藩國使節,隨即又是工部尚書,再然後是數十個文武官員,這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又是在這隆重的場合,擺明了是逼他就範。

此時他若是搖搖頭,藩國使節們會怎麽想?清議會怎麽議論?

朱佑樘咬著牙,不發一言。

可是下頭的官員卻是紛紛催促:“請陛下早做決斷,以正國體。”

至於其他的朝臣,此時也明白徐貫這些人是要把柳乘風整死了,不過這時候,誰也沒有發言,甚至連劉健、李東陽此時也都表現出了一副作壁上觀的姿態,他們清楚,這時候若是說什麽,極有可能會招致非議,此時還是乖乖閉嘴的好。

倒是柳乘風雖然處在這風口浪尖上,卻只是站在班中,並沒有為自己辯解,仿佛徐貫說的不是他,這三大罪狀也和他沒有任何關系一樣。

有人偷偷去看柳乘風的臉色,心裏不由嘖嘖稱奇,柳乘風這個家夥雖然可惡,可還真有幾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樣子,這個家夥怎麽有這麽大的膽子,難道就吃準了陛下不會治罪?

其實柳乘風並不是無動於衷,而是眼睛一個個落在那些站出班隨徐貫一起彈劾他的文武官員身上。他雖然討人嫌,可是在這種場合,徐貫又是分明要整死他柳乘風,因此那些就算厭惡自己的大臣,只怕也不會輕易站出來,唯有那些柳乘風觸動了他們造作局利益的官員才會如此奮不顧身。

萬事留一線嘛,大家又沒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誰有興致跟著徐貫把人置之死地?大家都是聰明人,反正柳乘風又沒妨礙到自己,又何必要惹一身回來?當然還是看熱鬧的好。

柳乘風將這些出班的官員一一記下,大致已經清楚了徐貫大致的實力,隨即那眼眸深處掠過了一絲微笑。

既然你們要玩,那柳某人就只能奉陪到底了,想憑著這些罪狀來整柳某人,哼哼,今日正好,讓你們見一見馬王爺有三只眼。

柳乘風的臉上露出了幾分冷笑,心裏想了想,不過他並沒有其他的動作,仍然是眼觀鼻鼻觀心地站在班中不發一言,不過他的反擊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