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朝廷大亂(第2/2頁)

這一句話就很嚴重了,雖然沒有明說,卻是在指責朱佑樘縱容商賈,違反太祖皇帝制定下來的國策。大明朝是以德治為主,法制為輔,而德的最高境界就是孝,朱佑樘的江山是太祖皇帝打下來的,如今傳到他的手裏,豈可改弦更張?如此,豈不是說明太祖皇帝是錯誤?身為太祖皇帝的嫡親血脈,卻反對太祖皇帝的國策,這難道不是不孝?

這劉通說得雖然委婉,可是氣勢卻是咄咄逼人。

若是換做從前的朱佑樘,面對這樣的責難,多半就會做出退步了,朱佑樘對待文臣還是很寬容的,這一點一向是他最值得稱道的地方。

不過今日的朱佑樘卻是冷哼一聲,道:“太祖皇帝在時,天下初定,南人不服,更有不少張士誠、陳友諒的余孽出入海防,為禍天下,因此太祖皇帝才下令片板不得下海。可是今日這些事已經時過境遷,諸卿豈可因噎廢食。依朕看來,開海也未必是什麽壞事。”

朱佑樘說得不無道理,當年朱元璋在應天登基之後開始北伐。占領開封,八月攻克大都,元順帝逃往漠北。旋即又平定四川,攻占雲南,收復遼東。隨著朱元璋的實力愈加強大,他的煩心事也越來越多。其中之一就是原屬於陳友諒、張士誠管轄的地區仍有許多人在懷念他們。特別是張士誠,這位靠著十八條扁擔起家的“東南王”雖然進取心不強,一心偏安東南,但確實對當地百姓非常和善,輕徭薄賦,死後每年的陰歷七月三十日,江浙等地老百姓都借著為地藏菩薩燒香的名義來紀念他。

因此,東南地區許多百姓對大明依然比較反感。朱元璋從維護自己統治地位的角度出發,對該地區百姓進行嚴密監控。江浙閩粵地區瀕臨大海,造船業極度發達,民間就可以建造寬三四丈的私人船只,而巨賈富翁們甚至可以建造規模能與陳友諒戰船比肩的貨船。

為了防止有人造反,朱元璋才下達了禁海令,怕的就是東南的海民借著海船出入海防滋事造反,再加上大明初期,朝廷的官船不多,甚至不如一些巨賈豪富的船只,在這種情況下,禁海確實有利於維護統治。只是現在時過境遷,再拿這個理由來說事,就未免有點兒可笑了。

祖制……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宗制度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到了弘治朝,也沒見哪個真正遵守了,現在要開海,卻搬出祖制來說事,實在可笑。

“陛下何出此言?真是……真是……”劉通這一下氣糊塗了,朱佑樘居然說開海也未必是什麽壞事,簡直是豈有此理!原本他還想說陛下真是荒謬,可是最終還是忍住,整個人顯得異常的激動,差點兒要喘不過氣來。

朱佑樘正色道:“開海又不是什麽摸老虎屁股,難道還摸不得了?”

這一下等於是捅了馬蜂窩,大家誰都不曾想到皇上會在開海的問題上如此地堅決,立即又有人站出來道:“陛下,海禁之策大明已經施行了百年之久,現在開海非但破壞了祖宗的制度,同時也容易引發禍亂,請陛下三思。”

“陛下萬萬不可,到底是誰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海禁之事決不可商量,若是陛下不肯聽從,微臣寧願告老還鄉!”

“陛下……”

這一次站出來的不是數十個官員,幾乎滿朝文武都站了出來,一副義憤填膺狀,更有人捋起袖子高聲大呼道:“海禁一開,則社稷傾覆,陛下計較蠅頭小利,而輕易開海,勢必會引發動亂,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微臣人等,絕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