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簡在皇帝心(第2/2頁)

次一些的商賈,只能去爭銀牌會員,最次的,甚至是一些尋常的商鋪商人,也都在為爭取一個普通會員而四處奔走。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第二日、第三日聚寶樓的交易量,聚寶樓裏每日夜裏都會進行一次統計,到第二日清早會把統計的結果放出來,寫在宣告欄的黑板上,只是第二天,絲綢的交易量就已經高達了九千七百擔,據說有一家山西來的商人竟是一口氣在聚寶樓吃下了三千擔的絲綢,以至於這京師的貨源一時緊缺,而絲綢的價格在一日之間暴漲了一成。

這一下,所有商人都明白了,不管是要收購還是出貨,到這聚寶樓是最好的選擇;不少販運貨物到這京師的貨商,甚至在一天功夫就將貨物全部兜售出去,次日又購入一批京中特產,隨即返航回鄉。

三兩天……只是三兩天的時間,就完成了一次交易,這交易的速度比從前一兩個月的功夫不知增加了多少倍。

有人出貨,就有人收購,而且各種貨物價格的浮動都是一清二楚,大家只需要圍繞著這大致的價格讓利幾分或者擡高幾分就可以,以至於連以往那種耗時冗長的討價還價,居然也變得索然無味。

在大明,許多地方因為商品的流通速度過慢,以至於許多貨物都有緊缺,這種事本就是必然,商人逐利,可是大明的商業環境本就制約了這發展。而現在,由於貨物加快了流通,只這交易的環節就縮短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如此一來,一些出貨量較大的商賈已經開始給家中去信了。

蘇州商人吳成就是一個,吳成在信中寫得很清楚,絲綢在京師以及西安、山西、遼東等地大是緊缺,每日出貨量極大,仍然是入不敷出,而生絲也由此變得緊俏起來,現在出貨量越來越大,明年自己將押運生絲來京師至少四趟以上,為防患未然,可以立即在蘇州收購一些蠶繭,以備不時之需,家中的絲紡也必須擴大,爭取多招募幾個工匠,省得到了來年,貨物脫銷時,手中沒有積貨可以販賣。

除了這些蘇州的絲商,江西的陶瓷商人,便是那些運河中跑船之人,也都瞅準了商機。

幾乎可以想象,這商品的流通加快,勢必會增加各地商賈與京師更緊密的聯系,許多商賈大多一年跑京師一兩趟而已,可是由於結余了大量的時間,再加上貨物脫手速度增快,那麽來年的商賈到這京師的次數勢必會從一兩趟變成三四趟,商賈要押貨,就要租借貨船,於是不少船塢立即接到了許多商賈的訂單,自然是為了來年這運河的運力做好準備。

自從出現了聚寶樓,不只是迎春坊,便是整個京師,甚至是不少的府縣都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大量的流民開始被雇傭,連工價一時都漲了一些。

當然,變化最大的自然是迎春坊,這迎春坊的地價已經比三日前足足增加了一倍還要多,一塊立錐之地都大受青睞,那些貨棧和小商鋪紛紛轉手被大商戶高價買下,貨棧和小商鋪的建築紛紛推平,開始準備建起四層、五層甚至是仿制佛塔那般七層、八層的樓宇。

這裏,將會成為整個京師乃至整個天下的中心,幾乎可以預料,地價還會瘋漲,便是再漲十倍也不會有人覺得稀奇,而糜費了這麽大的價錢購來的土地自然要最大化地利用才好,蓋的樓越高,將來才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那張家兄弟因為買得早,倒是花了一些銀子買下了幾個貨棧,三天功夫,花出去的七百兩銀子由於地價暴漲,一下子驟然升至三千兩,就這個價格還是有價無市,張家兄弟自然不蠢,喜滋滋地準備籌措興辦客棧了,他二人實在夠實在,客棧嘛,只是人住的地方,地只有這麽大,客房越多才有利可圖,反正在這兒不怕沒有生意,所以二人尋來了據說修建寶塔的匠人,就是琢磨著弄出個十幾層的高樓出來。

兩位國舅爺的要求,匠人們自然得應著,結果想出了幾個方案,這張家兄弟都不甚滿意,說穿了,想要建高塔,用木料搭建是不成的,得用磚石搭建,可是磚石的話,未免要增加不少成本,而且也影響美觀,最後二人尋了柳乘風拿主意,柳乘風幾乎是用奇怪的眼神兒看著他們,道:“十一層高?你們這是要做什麽?”

張鶴齡苦笑,道:“柳百戶,這也是沒法子的事,你瞧瞧,咱們這還是下手早的,也不過是弄了一畝地來,這麽大的地要做客棧,若只是建兩三層,卻未免不值當了一些,客房自然越多,咱們的生意就越好。”

柳乘風不禁暗笑,這兩兄弟的心思倒是超前得很,放在後世,這就尼瑪是個萬惡的開發商啊。不過對他們的觀點,柳乘風倒也認同,地價太貴,若是不建高樓實在太不值當,將來這地價還要翻幾番,蓋高樓這種主意雖然超前,卻未必不是未雨綢繆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