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朝見(第2/2頁)

朱佑樘沉默了一下,道:“朕聽說,連東陽侯都做了什麽道的信徒,是不是?也該管一管了,李愛卿說的對,朕有主張了。不過朕賞罰分明,有功就要賞,有過自然也要罰。柳乘風近來為朕辦了不少事,很是辛苦,若是今日太子能在比試中大放異彩,朕一定要好好賞賜,不能寒了他的心。”

朱佑樘舒服地靠在椅上,精神奕奕地道:“朕這些年有許多宿疾,身體也越來越差,柳乘風屢上藥方,令朕今日恢復了一些,朕將來還有借用他的地方,這個人,可堪大用,不過正如三位先生所說,此子還要再磨礪一二,玉不雕不成器,這個道理,朕懂!”

這時晨鼓咚咚響起,朱佑樘站起來,道:“上朝吧!”

午門……

巨大的門洞這時已是大開,在莊嚴的晨鼓聲中,外頭守候的諸位大臣紛紛立於兩道之旁等候,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佇立沉默,可是門洞雖開,卻沒有人魚貫進去,所有人似乎像是約好了似的,一個個看上去輕松,看上去風淡雲清,卻都像是在等待著什麽。

隨即,便見一個個穿著蟒袍的王爺直入門洞,唐王、晉王、齊王、寧王、上高王人等。

等他們進去之後,外頭的人才開始動了,百官卻不是走中間的門洞,而是兩邊的掖門,那吏部尚書王恕打前,之後是禮部尚書人等,還有翰林諸學士,鴻臚寺、太常寺的官員,這進宮的學問,卻是不少,誰該先進,既看官職,也看資歷,有時候還要看出身,若是堂堂尚書大人只是尋常進士,那也得乖乖地等庶吉士的下官先走,只是能當上尚書的,出身都是不凡,倒是沒有這個擔憂。

進了午門,王爺們沿著筆直的禦道,已是走在了最前,而後頭的百官卻只能走兩邊的直道,大家分開兩邊,這時候誰都沒有竊竊私語了,連咳嗽都是盡量避免,以免失了威儀,被言官彈劾。

等到了一處金水橋邊,百官又都停住,紛紛在這兒守候,接著便有一個太監飛快過來,為首的王恕朝太監正色問:“起居了嗎?”

這太監的臉色僵硬直板,吩咐左右的大漢將軍,兩名魁梧的大漢將軍會意,各執著響鞭狠狠一甩,空爆之聲啪啪傳出,最後啪的一聲脆響,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太監這才道:“起居了。”

起居的意思,就是皇上已經起來了,並且整好了衣冠,做好了朝議的準備。

不只是如此,這個時候,會有幾個官員從隊伍中肅然站出來,冷眼看著百官依次過橋,這些官,是監察禦史,據說在洪武年間的時候,因為沒有立下入朝的規矩,所以百官往往爭門而進,有時為了誰先入的問題,甚至發生爭吵;洪武年間的百官都是隨太祖打天下的人,爭起來可不是鬧著玩的,談崩了就罵,罵不過癮就回家掏刀子,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後來禮部就上書,說:“朝廷之禮,貴於嚴肅,而近者文武官入朝,往往爭趨競進,品級紊亂,高下失倫,甚非所以明禮法、振朝綱也。於是太祖便開始制定入朝的規矩,這次序,也就建立了起來。”

在一隊隊錦衣的大漢將軍注視之下,百官們終於進了朝殿,而這時候,丹陛之上,身穿冕服、戴著烏紗翼善冠的大明皇帝朱佑樘已是等候多時了。

每次百官登朝,朱佑樘便如巡視自己的天下一般用目光在百官之中逡巡一圈,待宗王和百官們行了禮,朱佑樘才撫著禦案,慢吞吞地道:“近日諸王入朝,告慰太廟,宗親齊聚於此,朕甚寬慰。來,給諸位宗王們賜座。”

一聲令下,早有準備的太監一個個從殿外進來,人手搬著一方錦墩,小心翼翼地放在諸王腿邊,再躬身退下。

諸位王爺們也都是表情各異,有的大剌剌地直接坐下,有的則是拘謹地欠著半個屁股,謝了一聲吾皇聖恩四字,才默默地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