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復榘:胸中有墨水(第4/5頁)

梁、韓相識在1922年,當時梁漱溟應馮玉祥之邀,在北京南苑給馮部官佐講授儒家哲學,韓復榘通過這次聽講認識了梁漱溟,兩人一見如故。後來韓出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大力支持梁漱溟的“鄉村建設運動”,把他管轄的山東鄒平縣交給梁做實驗區,為梁的鄉村建設試驗提供了諸多方便。韓復榘對梁漱溟畢恭畢敬,以師禮待之,凡梁所提建議多被采納。韓復榘支持梁漱溟在山東推行鄉村建設計劃,旨在進行政治及行政改革,他曾經說過:“軍隊需要整理,不整理早晚要垮;政治也需要改革,不改革也是早晚要垮的。”因此韓復榘對部下發出呼籲:“我不會改革,請梁先生幫我們改革吧!”

韓復榘的這種改革做派可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其實只要了解了他當時的處境就會理解他的這種想法。時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的何思源先生在《我與韓復榘共事八年的經歷和見聞》中說,韓復榘野心不大,他覺得能保存山東地盤就很不容易,既怕蔣介石釜底抽薪,拉攏他的部下從內部瓦解他,又怕蔣介石布下圈套,使他落入陷阱。基於這種心理,韓復榘便害怕自己內部日趨腐化而導致垮台,所以他認為非改革不足以維護自己的統治,請梁漱溟來山東辦鄉村建設,就是韓復榘從改革的角度考慮的。梁漱溟晚年憶及此事,對韓復榘做了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他對儒家哲學極為贊賞,且讀過一些孔孟理學之作,並非完全一介武夫。”

何思源與韓復榘的關系比較有趣,一個是留洋出身,一個是標準的土包子,兩人後來卻成了莫逆之交。當初韓復榘由河南調任山東,新省府班子基本上都是他由河南帶來的原班人馬,只有何思源是南京方面安排在山東的,韓復榘周圍的人不能容忍何思源的存在,韓也對何懷有戒意。但經過幾次較量,他們發現對方都很耿直、爽快,說話辦事從不拐彎抹角。

何思源先生曾對朋友談起:韓復榘雖然好明殺人、暗殺人,但他不是陰險的人。韓也告誡自己那些排擠何思源的部下:“全省政府只有何某一個人是山東人,又是讀書人,我們還不能容他?不要越做越小,那樣非垮台不可!”據何思源先生回憶,韓復榘主魯7年,教育工作總是放手讓何思源去做,並且從來沒有向教育界安插過一個私人,山東教育在此期間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這也是常人所不及之處。

殺身大禍

韓復榘為人刁猾多疑,善於應變,本性難改,自然與蔣介石貌合神離,矛盾日漸加深,乃至成為蔣介石一大心病。抗戰全面展開後,韓復榘表面上佯裝抗日,實則觀望其局勢,一心保存實力。日本人本是害怕韓復榘的,在進兵山東之前,曾暗地派人找過韓復榘,以探虛實,可是韓的態度極不明朗。狡詐的日本人看穿了他的心思。悍然出兵進攻山東。始料不及的韓復榘只好倉皇棄城而逃。蔣介石聞知此訊,大發雷霆,連罵幾個“娘希匹”。這次自然找到一個對韓下刀的借口和良機,立即通知韓復榘到徐州開緊急會議。

1938年1月8日韓復榘按期到達徐州。蔣介石又突然由漢口發來急電,說會議改在河南開封召開。韓復榘不由心中一震,猶豫起來。本不想去開封,但又一想,這是一次大的軍事會議,參加的高級將領有四五十人之多,大概不會有什麽問題。這時韓復榘的心腹師長孫桐萱也從濟南趕來了,身邊還有由保鏢魏大公執掌的手槍隊一個營,量他老蔣也不敢輕易動手。9日韓復榘一行到達開封,住在黃河水利委員長孔祥榕的公館裏。11日下午7時,蔣介石親自從南京趕來主持會議,並預先通知說,這是一次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為避免日軍飛機擾亂,所以會議定為晚上召開。並強調這次會議誰也不能請假。

孫桐萱和衛兵陪同韓復榘坐汽車來到河南省政府大門口時,車子被幾個軍警憲兵攔住了。他們敬禮後指著門前張貼的一張通知讓韓看,只見上面寫著:“凡參加會議的將領請在此下車。”韓復榘的車輛停放在門前的一片空地上,然後步行向裏走。到了第二道門口,又有軍警憲兵阻攔,左邊的墻壁上貼著“隨員接待處”。韓看了心裏非常生氣,但又不便發作,就把帶去的三個衛士和孫桐萱的一個衛士,均留在接待處了。走了不到50米,墻上又有一張通知寫著:“奉委座諭,今晚高級軍事會議,為慎重起見,所有到會將領,不可攜帶武器進入會議廳,應將隨身自衛武器,暫交我處副官長保管,給予臨時收據,待會議完畢後憑收據領回。”孫桐萱見要把武器交出,頓時皺了眉頭。這時韓復榘倒坦然,看到站在他身邊的其他將領將手槍從腰間掏出來交給了副官處,取回收據。韓復榘嫌孫桐萱遲疑,推了他一下,同時把自己身上帶的兩支手槍掏出來,讓孫一齊遞上去,便同那些將領中的熟人笑談著步入會議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