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絕不和共產黨打仗(第5/5頁)

1926年七八月間,正當唐生智領兵北伐,攻下長沙、直指武漢時,中共中央書記陳獨秀等領導人錯誤判斷了形勢。他們根據英國的一則諺語“魔鬼總歸是魔鬼,老鬼總比新鬼強”,從而推斷蔣介石要比唐生智更革命,從而做出“扶蔣抑唐”的決策。但不久,就發現蔣在玩弄兩面派手法,陳獨秀才決定做反蔣的準備。9月,中共中央派彭澤湘到唐的第八軍及前敵總指揮部任政治部主任。

彭一到唐軍,立即隨唐奔赴討伐楊森及吳佩孚在鄂西殘部的戰鬥前線,同蘇聯顧問巴羅夫一起參與指揮。當時擔任國民革命軍左翼總指揮的袁祖銘屯兵湘西,打著國民革命軍的旗號,一方面聯絡土匪,橫行地方,魚肉百姓,當地人民恨之入骨;另一方面,袁又暗通吳佩孚,求得倚靠,公開宣稱“有奶便是娘”。湖南省黨部曾派共產黨員、常德地區書記王基永前往湘西開展農運,竟受到袁的百般阻撓,無法工作。因此,中共中央指示,必須設法除掉這個惡棍。王基永為唐策劃,於1927年1月30日,由新任36軍一名副師長周斕出面,請袁赴其家宴。袁毫無戒備,帶著師長何壁輝欣然前來。一到周家,袁便同人玩牌、抽鴉片作樂。這時伏兵突出,亂槍擊斃何及其所帶衛兵。袁聞槍聲,情知有變,急奪路逃出周宅,亦被埋伏在圍墻外面的伏兵擊斃。自此,湘西平定。

2月,彭隨唐回到長沙,參加建設新湖南,制定施政綱領,開展農工運動。同時,協助唐組織成立6個自治委員會,任命的委員中,共產黨員有朱劍凡、郭亮、謝覺哉等。彭還組織時任前敵指揮部宣傳科長曾鐘聖及熊受暄、張其雄等共產黨員創辦《前敵》、《武漢民報》、《黨聲》等刊物,宣傳革命。這年3月底,彭與唐同選為省農民組織代表,後唐被推舉為中華全國農協臨時執委委員。

4月12日,蔣介石公開叛變國民革命,唐主張率兵東征討蔣,而中共方面決定唐繼續北伐,目的是接應擁護武漢革命政府的馮玉祥部。彭反復對唐說明眼下北伐是當務之急,唐終於同意。正當北伐軍到達河南前線,戰事十分緊張時,湖南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彭及時向唐提供情報,使唐意識到:“四一二慘案”、“馬日事變”等都是蔣介石陰謀策劃,背叛孫中山國民革命的反革命行為。唐在革命轉折關頭,再次表明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並決定東征討蔣。

7月初,中共中央專門研究湖南問題,會上陳獨秀、毛澤東提出“聯唐反蔣”。7月12日,彭澤湘約見唐生智,唐迫於當時形勢,但仍表明“和平分共而不反共”,不管情況發展如何,“絕不捕殺一個共產黨人”。此後,彭離湘去了蘇聯。

當時,唐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率師東征討蔣,其第二方面軍已集中於九江。南昌起義前夕,賀龍率其所部第二十軍自九江向南昌移動,黑夜行軍,火把照紅了山野,被二方面軍其他部隊發覺,有人報告唐生智,請示是否予以攔截。唐對軍長賀龍非常了解,說:“由他們去吧,都是為了討蔣。”

1927年9月,南昌起義部隊與秋收起義部隊會聚瀏陽,因缺乏武器彈藥,派陳賡、陶鑄、羅瑞卿往武漢,要求唐生智予以支持。唐生智調總司令部警衛團的一連,以護送唐生明回長沙的名義,送去步槍300支、彈藥近萬發。

1937年12月,南京保衛戰後,唐生智辭去一切職務,決定回東安老家辦學。其宗旨是維護抗日統一戰線,培養抗日救亡英才。唐與顧伯敘、李君堯開始在長沙做籌備工作,三人確定一條重要原則,即禁止一切黨派、幫會在校內活動,以後將此原則定為校規之一。但是,當時教育部有明文規定:專科以上學校的訓導長、訓育主任和訓導員必須由國民黨員擔任;中等以上學校要求建立國民黨與三青團組織。對此,唐囑咐辦事人員權當不知。學校禮堂只掛孫中山像,不掛蔣介石像;集會時只唱校歌,不唱當局規定要唱的《黨歌》。然而,學校對共產黨的活動卻予以支持。

1961年,陳毅同志代表黨中央看望唐生智。陳說:“孟瀟先生,你夠朋友,在國民黨一級上將中,只有你一個沒有和紅軍、解放軍打過仗。”唐生智緊緊握住陳毅的雙手,流下了激動的淚水。